入秋了天凉了,不少市民都急着把家中的蚊帐和纱窗拆除,但是却又频繁遭遇蚊子骚扰。为什么最近蚊子反扑?什么时候才不用防蚊灭蚊?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每年入秋后是蚊子密度相对较高的时段,市民想要与蚊子真正说再见,可能还得等到11月份以后。 9月至11月是我市城区蚊密度高峰期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生物媒介防制所主任技师白勇告诉记者,虽然还没有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0月的蚊密度相比同期增多,但是按照往年的惯例,每年的6月至7月以及9月至11月,本身就是我市城区蚊子密度相对较高的两个时段。 不少市民认为入秋后就可拆除蚊帐和纱窗,其实是个误解。因为蚊子这种冷血动物,对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特别敏感,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是它们最适宜生存的温度,因而活动也最为频繁。在七八月份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成蚊不愿意出来活动,找些阴凉僻静处躲起来了,这一现象叫做夏蛰,又称夏眠,是变温动物对炎热季节的一种适应现象。而一旦进入秋季后,一方面台风带来了降雨,露天各种小水体“复活”,有了蚊子适合滋生的水环境;另一方面,温度下降至20多摄氏度,令蚊子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记者了解到,蚊子频繁作案的状况,一直要延续到11月份,等到温度下降至10多摄氏度后,才能真正令蚊子有所收敛。 天黑后回家记得先关门再开灯 白勇提醒市民,近期仍然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采用蚊帐和纱窗这些物理防蚊方法有效且安全,所以市民家中的蚊帐和纱窗最好先别急着拆除,已经拆除的市民,也不妨再装起来。 市民应注意的是,因为近期室内的淡色库蚊密度相对较高,针对淡色库蚊夜间活动的习性,市民如果晚归时,要注意开门进入后,先关门再开灯,防止将蚊子同时带入室内。必要时,也可以每天傍晚在楼道里点上一盘蚊香,阻止蚊子从楼道进入家中。 此外,室内外各种水体,包括庭院花草种植区域、小区绿化带、城乡接合部的各种小容器、缸罐、洼地的积水,以及居民区的雨水井、窨井、景观水池、废弃轮胎中的积水等,都是蚊子相对集中的区域,要定期清理,不留积水。 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数量已经减少 不少市民也关心,既然还要与蚊子相处多日,是否会增加登革热感染的几率?主任技师白勇告诉记者,市民大可不必担心。 一方面,我市进入10月份以后,虽然城区整体蚊密度仍处于高峰期,但是相对活跃的是淡色库蚊,这种蚊子习惯在室内活动,有夜间或黑暗中吸血的习惯。而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习惯在室外活动,进入10月份后数量已经很少,所以通过白纹伊蚊传播和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我市今年自入夏后尚未发现登革热病例,而且输入性病例才是我市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 林诗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