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董莉) “幼儿教育是‘慢教育’,就好比是蜗牛,应该是慢慢地爬,不能急于求成。”10月30日,宁波市名校长教育思想研讨活动在慈溪举行,宁波宝韵音乐幼儿园园长马春玉在研讨会上发声,希望老师、家长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缓”和“异”。 马春玉从事学前教育已经20多年。她说,入园时有的孩子会出现焦虑现象,哭闹着不肯上学。实际上,家长的焦虑远远胜过孩子们,孩子们过几天就会好起来,但是家长的焦虑可能更持久,心态反而更差。 马春玉认为,教育是一种慢教育,“慢教育”就是要我们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缓”,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异”,不同的幼儿同样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扬长避短,帮助幼儿建立信心,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呵护每位幼儿成长。 “作为教师要有信仰,童年不能重来,教育不能复制,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成长的节奏、发展的潜能。”马春玉说。 “慢教育”如何“慢”下来?马春玉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能把孩子横向比,而应该纵向比较,发现进步。在课堂上,不会过多地集体学习知识,大班每天最多集体学习知识30分钟,小班只有15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各种游戏活动,根据孩子的意向自主活动和学习。 据悉,这次研讨会上,有来自上海、福建、陕西等多地教育教学专家,宁波市名校长、骨干校长等250余人参加。除马春玉作研讨发言外,宁波艺术实验学校陈伟忠、余姚中学王胜战、镇海职教中心学校庄开刚等3位名校长也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