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星期日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最初的空瘪到后来的鼓胀 又到如今回归轻薄

20年间,小小钱包演绎“变形记”

  万元现金随身备

  “钱包还是得挑大个的!”

  钟石 40岁

  如果说现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完整见证了钱包由薄变厚的过程的话,那么,对小小钱包由鼓到瘪重新“瘦身”体会最深的,就要数35岁到50岁的中年市民了。

  钟石是生意人,直到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秀”出的钱包里,仍然有1000多元的现金。不过,按他的话说:比起10年前,自己的钱包已然纤瘦了不少。

  “2005年前,我就在市区开了一家服装店,虽然店面不算大,但每次去广州、深圳进货,免不了要带上万元现金,当时,批发市场的小商小铺们都还没装POS机,银行网点、ATM机的布设也没这么密集,即使带张银行卡,用起来也不那么方便,所以基本上都是随身带现金进行交易的,对于我一个爱拎包的人来说,一个足够大的钱包必不可少”,钟先生笑言,又补充说,“我的钱包里通常都要放5000元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有时候,一次取现10000元,也都能轻松装下”。

  最不方便的是带着大钱包旅游。钟石告诉记者,自己酷爱旅游。然而,旅游途中的开销花样繁多,除了机票、门票、住宿、餐饮,沿途还要给亲朋好友购买各种各样的礼物,有时朋友临时求代购……这让他常常陷入“到底得带多少现金出门”的难题,于是,钟先生的钱包里又免不了万元以上,甚至更多的现金……

  “如今好了,机票、住宿可以预先在网上预订,吃饭基本可以刷卡,礼品刷卡搞定,如果走得不远,只需备个2000到3000元,用于其他小笔或额外开销基本上足够了”,他表示。

  事实上,10年前,钟先生第一次买车,用的亦是现金交易。“因为需要到杭州提车,生怕取现不便,头天下午,我就到银行取足了35万元现金,可带着这么多现金出门,心里种种不踏实啊”,他感叹,“其实当时,许多人排队买房亦是带着大袋的现金,哪里像现在,一张卡片‘嘀’地一刷,就可以轻松在行驶证、房产证写上自己的名字。”

  而实际上,除了购车、买房,记者发现,相比20年前,最近10年,市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年前,大多数宁波人的开销都还停留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上,而最近10年,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时尚的重视,钱包所承担的“家用”早已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温饱之上。 

  电脑旧了要换新的,台式机不流行了换笔记本;手机版本过时了换新的,五代过后换六代;用过了液晶电视再添置等离子;玩腻了傻瓜机换单反……“市民对生活品质的日益注重以及自身消费观念的转变,决定了生活开销的无形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常消费仍停留在现金支付上,势必出现种种不便。”钟先生这样感言。

  现金越带越少

  钱包已经变成了“卡包”

  菲菲 27岁

  菲菲是一名工作了五年多的“85后”,说起近几年钱包里的变化,她这样感触:“现金越带越少,钱包成了卡包,今后说不定都不用带包了”。

  “你看,这就是我每天带的钱包,里面除了几百元现金,其它全是各式各样的卡片。”说罢,菲菲坦然地翻出自己的钱包。

  记者看到,两个放现金的大夹层内仅仅只有三张红色的“毛爷爷”和几张五元、十元的零钱,而另外十个卡槽却被形形色色的卡片塞得满满当当———两张银行借记卡、三张银行信用卡、市民卡、超市卡、商场VIP卡、美容美发卡、咪表停车卡……“其实,有时候和朋友去逛街、吃饭,嫌现金带太多麻烦,都不带钱包了,直接带一个手掌大小的卡包,再装几张零钱就差不多了。”她说。

  菲菲告诉记者,自己工作五年,钱包也经历了由厚变薄的过程。“2009年刚来这个城市工作时,虽然随身带着一张借记卡,但大部分时候还是用现金支付。特别是刚开始工作头一年,租房、买家具等花销不小,每天兜里都揣着两千多元的现金,有时候和朋友出去逛街买东西,现金不够了,还要急着找附近的ATM机去取款。那时候还经常出差,由于当时刷卡消费不太普及,每次带着几千元现金,坐火车都觉得提心吊胆,晚上宾馆里睡觉也不踏实。”

  工作一年多后,菲菲因为家里要买房贷款,第一次做了一张信用卡。“第一笔信用卡刷卡记录是在商店里花三千多元购买了一部手机,刚开始还不习惯刷卡消费,后来发现刷卡挺方便的,不仅不用再带厚厚的现金,还可以分期付款,参与一些商家的打折活动,有的还能积分兑换礼品,像手头上的这几张信用卡,有的周一买咖啡刷卡可以买一送一,有的周二去餐馆消费可以对折,有的看电影可以半价等等,这样算下来比用现金划算多了。”菲菲指着自己的信用卡,“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

  在品尝到刷卡消费的便捷后,在接下来几年内,菲菲又陆续办理了健身卡、美发卡、超市卡、加油卡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刷卡一族”。“现在平时出门时,吃穿住行等日常消费基本上用卡就能搞定,不知从哪一天起,我才发现,钱包变小了”,菲菲打趣地说,“以前一个月差不多要去银行取出3000元左右用于消费,现在却常常是钱包里放着两三百元,大半个月都还没有花完,想来,现在人们的日常消费品这样丰富,倘若都要用现金支付,那得多不方便呢。”

  而在近一年多来,习惯了“喜刷刷”的菲菲又开始尝试另一种更新潮的消费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现在大伙用的都是智能手机,只要下载个电子钱包软件,把银行卡关联后,拿着手机就能随意支付了,这似乎比用卡更加方便。”菲菲称。如今的手机充值、水电缴费不仅不需要跑银行,甚至连刷卡都不再需要,而是通过手机、动动手指就可搞定。

  二十多年前,大多数人的钱包可能并不充实,10元、20元已然是比较大额的面值,其余的,不过是一些毛票;后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百元大钞多了,市民消费需求提升了,钱包也跟着厚实起来;而现在,消费卡盛行、刷卡消费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开始选择用小巧的卡片来代替携带现金的不便,同时,网络支付、手机钱包大行其道———从最初的空瘪到后来的鼓胀,又到如今回归轻薄,小钱包在市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中,演绎了一场有趣的“大变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