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童鹿山 |
|
前童塔山 |
□童遵森 在前童古镇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紧挨村庄的奇异灵秀的小山,观其形状,可谓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平地崛起,凌空屹立,就如一巨型的绿色翡翠,被半埋在平阔的田畴上,干净利落,没有一点多余的物体。两山相距六百余米,把拥有几千户人家、近万人口的一个大村落紧紧环抱。矗立于东首的为塔山,即前童古八景中的首景“塔峰晓日”;拔地于西头的为鹿山,是古八景中的次景“鹿阜斜晖”。 两山遥遥相对,各领风骚。塔山比鹿山要高大一些,其垂直高度为102米,方圆范围约几百米。对于其名称的来历,传说不一,有说是古之山上有塔,故名塔山;有说此山主峰尖挺,状如塔,故以其名之。反正是记载不详,无据可考。其南北较陡一些,东西略平缓。山上茂林修竹,绿树红花,小道蜿蜒,曲径通幽;山中鸟雀啁啾,山涧流水淙淙。此外,还有丰富的兰花资源,每到春暖花开时节,那清幽的芳香满山飘溢…… 而鹿山的景致,则与塔山完全不同。鹿山之谓,状如卧鹿也。它虽比塔山要矮小了许多,高度仅39米,却甚为奇特,其西北面是悬崖峭壁,陡如刀削,而东南面山峦,则非常平缓,由此往上爬,片刻便来至平宽如球场的山顶。堪称一绝的是,除了面东的小山湾有先祖所植的数棵合抱不交的古松外,其余地方竟不长丁点儿荆棘柴禾,全是清一色的天然草坪。一旦春至,但见整个山峦一片绿茵茵、密匝匝的茸茸细草,犹似硕大的绿色地毯。这儿历来是人们天然的休闲场所,初冬季节,太阳升起,便有人爬上山去,觅一处向阳的软坡,或躺,或坐,在透着甘草清香的草坪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感受一种无以言喻的惬意。夏日夜晚,村子里闷热难耐,如若来至山顶,便有丝丝缕缕清风,徐徐拂面而来,浑身清凉舒爽,暑气消散殆尽。 据童氏谱志载,出生于南宋嘉泰二年的前童始祖童潢,字天水,号颛孙,时授迪功郎阶衔。他好游四方,途经此地,被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所深深迷恋———东有塔山,西有鹿山,两山对峙,遥相呼应,其间有一偌大平旷地域,极适宜人居。再说,山皆以西高而东低,如相近的两山逆反而矗之,从传统的风水学讲,被视为风脉之地。而此处的东首塔山正是高于西端鹿山,这就如“西流水”地理形状一样不可多得,可谓揽风景与风水绝佳于一身,简直是造物主的恩赐了。学识渊博、通晓风水学的童潢始祖,不由脱口赞叹:“塔山鹿山,平衍两矗,铁狮绕地,灵秀蜿蜒,可为子孙久远计。”于是,绍定六年初春,遂从原住地黄岩丹崖上岙迁徙于此,在位于两山间的空旷之地筑庐定居。 英雄所见略同,学富五车的明代大孺方孝孺先生,在洪武年间被邀至前童《石镜精舍》讲学期间,塔鹿两山的美丽景致,也深深地吸引了他。故在前童的八景命名中,他把塔山命为“塔峰晓日”,把鹿山命为“鹿阜斜晖”,并赋诗赞誉。据说,由于眷恋前童的优美自然环境与浓郁的文化氛围,方孝孺先生曾一度生出“从君来借榻,栖隐谢浮名”之念,意欲归隐于此呢。 自此,这两座风景小山便更为名声大噪,后来许多与先祖有深交的乡绅贤达、文人雅士,争相赋词吟诗,赞誉美景。有吟颂“塔峰晓日”的,其中有清代贡生、本邑人士曹凤翔的“昨夜抱衾峰顶宿,晓看旭日光四烛。仰观不觉天地宽,长啸一声山水绿。”另有本邑贡生王显谟撰写的《游塔山记》,更是对其壮观之势赞叹不绝:“呜呼,洵伟观哉。其或为愚公所移欤,抑为巨灵所劈欤?何造物者之奇巧也!陟绝处如斧削,而耸突处却如箦覆。回顾偏右,又起峦头,高相埒势平。中递脊冈,两峰差肩屹立,秀削异常……”而赋诗赞美“鹿阜斜晖”的,明代庠生、天台人士齐周潴的“崇岗如鹿是耶非,拂尘闲游落照时。冉冉长松霞乱影,茸茸细草添绿肥”就很有代表性。另有清代举人、黄岩人士唐赓的《游鹿山记》,则作了如是描述:“予扶杖至山趾,南低而北高。高为鹿首,两松矗天若角立……是山土泽肥饶,根须密布,春夏则绿茵满地。” 童氏后裔的历代子孙,对这两座小山亦非常尊崇,无不视之为风脉之地,祥瑞之山。为此,族人都竭诚遵从祖训禁忌,在塔山“以给采樵,毋伤萌蘖”;在鹿山“毋得削掘,以损来龙。”并且,但凡在婚嫁或建房上梁等喜庆之时,几乎就少不了这样的自拟对联———或“塔峰晓日生紫气,鹿阜斜阳漫吉祥”,或“塔峰朝霞饰妆镜,鹿阜夕晖映洞房”等,以这种独特而雅致的方式予以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