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下午,学生们放学回家走过金价桥。 记者 龚国荣 摄 |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张丹 一边是独特的明代古桥,一边是“五水共治”要对河道进行整治疏通,到底拆不拆古桥,这个问题昨天有了答案。记者从市文保部门获悉,有着390多年历史的金价桥异地保护工程即将启动,工期大约两个月,投资上百万元,这座古桥将会在100米外的地方重新“安家”。 明代古桥影响通水能力 据有关资料介绍,金价桥位于邱隘镇渔金村,作为五水共治和市重点工程及鄞东南河网节点畅通工程的一部分,从去年开始,我市对“肠梗阻”严重的新杨木碶河进行整治,因为金价桥已经不适应现有的通水能力,因此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决定将其迁址重建。 “这座桥如果拆了,就再也没有了。”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说,金价桥是鄞东地区目前最古老的一座平梁单孔石桥。它用“丁顺”砌筑法建造的桥脚,在浙东桥梁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是明朝建筑的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金价桥,桥呈东西走向,桥两头为机耕路,向东是金价桥村,向西便是后殷村,所以金价桥也是一座界桥。桥面由一宽一窄的两块长条石铺设而成,南北两侧桥栏朝外一面有“金价桥”字样。再仔细查看,依稀可见“大明天启元年建造”等字样。天启元年,即1621年,这样算来,金价桥始建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我市知名文保专家杨古城告诉记者,金价桥也算是宁波地区最古老的桥之一了。 投资近百万元“搬迁” 记者了解到,金价桥来历还有一段传说。金价桥的建造在当年招致后殷村人的阻拦,并因此打起了官司,成为轰动一时的公案。 据资料记载,金价桥村,原叫陈家,村民以陈姓为主。明代时,陈家人想在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方便出行,但后殷村人不这么想,理由很简单,造了此桥,外村人通过此桥进进出出太嘈杂,而且还可能带来治安隐患,因此极力反对造桥,并由一个当官的村人出面干预,这样两村就发生了纠纷。几经反复,陈家的官司总算打赢了,桥也建起来了,加上打官司产生的费用,实际造桥成本已远远超出建一座普通石桥所需,故取名“金价”。 鄞州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价桥何去何从一直存在争议,最后经多次协商论证,有关部门最后决定,“五水共治”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文物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建设与保护两不误,采取古桥异地保护措施,尽可能留住较多的“乡愁”信息,为此新增投资近百万元。 另据介绍,按计划,金价桥今年底“搬迁”后,将在100米外“再现”。明年汛期前,新杨木碶河将实现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