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乐 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天4.7亿个笑脸符号在飞

互联网交流的“图文字”革命

  网民运用自己创作的卡通形象设立表情符号。
  最早在日本诞生的卡通表情符号“微笑的大便”,因日语“大便”发音与“运气”相似而大受追捧。

  使用手机或电脑与人联系时,如何表示“高兴”或“同意”?时下最流行、最方便的办法可能就是发个笑脸图标,对方立即心领神会。

  表情图标形象生动,使用简单,受到智能手机和电脑用户的青睐,短短几年内迅速成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在互联网上引发一场关于交流的“革命”。

  表情图标比文字更直观生动

  有没有留意过你电脑键盘的左上角?那里有一个“~”符号的按键。这个符号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如今在现代英文中表示“大约、大概”。但如果询问年轻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网络达人”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绝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开心。

  这种表情符号起源于日本,英文叫emoji,即其日语读音,意为“图文字”。它最早在日本网络及手机用户中流行,后被美国苹果公司加入其2011年底发布的iOS5输入法,自此开始席卷全球。目前,这套表情图标已被绝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兼容的编码“统一码”(Unicode)采纳,普遍应用于各种手机短信和社交网络。

  发展至今,“图文字”已有数百个图案,除了表达喜怒哀乐各种表情的卡通人脸,还有各种手势、房子、交通工具、旗帜、钞票、食物、植物、动物等,五花八门。每个图案所传递的意思简单直白,令人一目了然。

  对世界各地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人而言,“图文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使用便捷,还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一个按键代替千言万语的效果。

  此外,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表情图标比文字更直观生动,而且“萌”态可掬,因此可在非面对面的交流场合中起到“软化、缓和”的作用。这也是它广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

  每天有4.7亿个笑脸符号被发送和接收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的一项调查,手机短信已是美国青少年首选的沟通联系方式,面对面交谈仅排名第三。而在2013年的一项市场调查中,针对“你是否在信息中使用表情图标”这个问题,74%的美国受访者和82%的中国受访者给出肯定答复。据统计,“推特”上使用最频繁的表情图标是笑脸,每天有超过4.7亿个笑脸符号被发送和接收。

  目前,统一码正式“收编”的表情图标有722个,苹果、安卓等系统的用户都能使用。今年夏天,总部设在美国的统一码联盟宣布,将在现有体系中增添至少250个新的表情图标,包括下雨的云朵、黑色太阳镜、漂浮的商务装男士,以及颇有争议的竖中指等。

  11月初,统一码联盟又发布新技术报告,宣布将在明年发布的“统一码8.0”版本中增加改变表情图标卡通人肤色的功能。也就是说,笑脸、哭脸等表情图标的颜色将不再是如今统一的橘黄色,而是可以根据用户喜好,自行更改为红、黑、白等色。

  文字革命还是原始回归?

  表面上看,表情图标是如今高科技的新产物,热衷者认为其引起的效应可能在网络上发展为一场代替文字的革命。但在研究人类文字和语言的专家看来,它更像是一种对原始的回归。因为人类最初的记事方式就是用简单的图案和符号。进入现代社会,人类也一直没有停止用图标和符号代替文字传情达意。

  那么,作为一套正在为全世界所接受的新符号体系,“图文字”是如何诞生的?

  它的创造者叫栗田穰崇,曾是日本都科摩通信公司一名职员。上世纪90年代,这家公司希望加强其寻呼机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栗田想到把一些简单的卡通图案添加到寻呼机显示内容中,以吸引更多青少年用户。

  栗田从漫画书和日本汉字等元素中获取灵感,用一支铅笔和一张纸,设计出首批表情图标,包括微笑的脸、音符等。

  首批176个表情图标投入使用后,大获成功。日本其他通信公司纷纷效仿。起初,各大通信运营商都设计添加各自的创意,表情图标的格式没有得到标准化,导致表情图标在竞争对手运营商的通信设备上往往无法显示。直到2005年,日本几大通信运营商才开始“共享”表情字符,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