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体育/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奥委会全票通过改革方案的启示

  一年前,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不久的巴赫抛出改革宣言时,有不少人认为他“杞人忧天”。毕竟,最近几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表明,现代奥运会正处在其诞生100多年来的最好时期。然而,几个月后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奥斯陆等城市先后退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仿佛一夜之间,原先抢手的奥运会“香饽饽”已不再那么吃香,这不仅令国际奥委会十分尴尬,也让那些乐观主义者有了一丝危机感。

  其实,当下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挑战,不如上世纪70年代所遇到的奥运城市债务危机那么严重。但如巴赫所言,“现在变革,我们还掌握主动权”,对奥运会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事物而言,如果等到难以为继之时再去调整,改革的风险和成本将会成倍升高。主动变革还是被动调整,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做出了明智选择。

  梳理一下可以发现,“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的40条改革建议,基本上是围绕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这三大主题。客观地讲,在奥运举办成本不断攀升、滥用兴奋剂之风愈演愈烈、网络时代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热情下降的大背景下,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思路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从历史来看,国际奥委会的数次变革都积极推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这一次由巴赫主导的改革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国际奥委会的改革努力无疑具有示范意义,尤其是对长期以奥运战略为主导的中国体育而言。尽管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奥运金牌大国,但中国体育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三大球项目积弱不振,竞技体育结构失衡日益突出;优质体育文化产品不足,体育产业潜力还有待挖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制约着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无论是中国体育的发展路径还是管理方式,都有着巨大的改革空间。

  只有自身发展符合时代和大众的需求,体育事业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动力,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这点启示,值得中国体育人深思。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