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渔船首赴北太平洋公海探捕

5100吨秋刀鱼,满载而归!

  12月9日,刚捕回秋刀鱼的欧亚1号渔船停靠在鹤浦一渔业码头,准备安装鱿钓机、灯具等装备,12月下旬将开往西南大西洋,开始远洋鱿钓作业。
  通讯员 楼美易 摄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楼美易 陈光曙

  

  日前,宁波欧亚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欧亚1”“欧亚19”两船装载5100吨秋刀鱼,自西北太平洋乘风而下,顺利返回象山。除刚刚返港的“欧亚1”“欧亚19”外,“欧亚28”仍在渔场作业,三船目前捕获的秋刀鱼总量为6500吨,占全国远洋秋刀鱼作业总产量的8.6%。

  “最多一天捕上来70多吨鱼”

  我国虽有渔船赴北太平洋开展秋刀鱼捕捞,但生产规模小,每年在该海域作业的秋刀鱼船只有2艘至5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渔业生产作业,综合效益也不理想,因而制约了我国秋刀鱼产业的发展。秋刀鱼生产在我国渔业作业史上曾有一段长达8年的空白。“欧亚19”船长夏亚平介绍,去年我市一家船企成功研发秋刀鱼-鱿鱼两用型渔船,第一次涉足该领域。 

  “今年3月28日开赴目标渔场时,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还有薄冰。”夏亚平对此印象深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探鱼作业,欧亚船队迎来了丰收季节。“最多的一天,5网拉上来70多吨鱼。”夏亚平回忆,那天46名船员参加理鱼分类、装箱入舱,还是没能完成当天的工作。

  据统计,“欧亚19”总共捕获的秋刀鱼产量为2100吨。按照秋刀鱼目前每吨6000元均价计算,该船创造的产值已突破1000万元。

  捕捞船就像是一座移动城市 

  笼罩着无数光环的远洋渔船,究竟是什么模样?

  “欧亚19”单船总造价达4500万元,去年7月底从鹤浦下水,属国内远洋渔船中的新船型,具有航速快、回转灵、稳性强、设备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部分性能在国内同类远洋渔船中居于领先水平。

  “一艘远洋捕捞船就是一座流动的城市。”在采访中,夏亚平告诉记者,驾驶室配备了一系列的高科技设备,雷达、自动舵、卫星通信设备,作为整个远洋渔船的“中枢神经”,这里的仪器是不可以随便乱动的。船上还设有单间、双间等船员休息室。远洋渔船一般可抗十级左右的大风,因此在海洋中航行非常平稳,站在船上犹如在陆地上。

  和普通渔船不同的是,远洋渔船的“加工车间”尤其多。包括理鱼间、烘干房等,所有打捞上来的鱼类都要先进行加工再被搬入8个冷冻库里。

  在海洋上漂荡好几个月,如何解决船员的食品需求?“我们一共准备了数十吨的蔬菜、炖肉、排骨、牛肉,还有大米……”夏亚平为记者一一列举说,这还不算方便面、饮料、矿泉水等。“出去捕鱼还是很辛苦的,吃不好不行。我们每次出海都要带够80多名船员食用好几个月的食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吃的、用的,船上还带齐了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白天休息夜间捕鱼

  因为生产季节在秋天,秋刀鱼因此得名。夏亚平告诉记者,这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是日韩等国的重要食用鱼类。据介绍,秋刀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阿拉斯加、白令海等北太平洋海域,产卵后沿着洋流,从阿拉斯加海域向白令海峡洄游。

  夏亚平介绍,与其他捕捞作业不同,捕捞秋刀鱼必须在夜间进行。其主要原因是秋刀鱼有趋光性,可以利用灯光将其吸引到渔船附近。船员将大瓦数强光灯具固定在渔船侧面,当鱼群被强烈灯光吸引集中时,通常整群鱼就会被网住。

  “最忙的时候,全船人员一整天连轴转。”夏亚平说,渔船下网基本上都有收获,最多的一次一网就捞上来数十吨秋刀鱼。卸到甲板上的鲜鱼要马上加工,刚刚收起渔网的船员又要下到负一层加工区,对秋刀鱼按大小分类、冰冻、装箱。这么多秋刀鱼,工作强度非常大。船员们几乎是风雨无阻抢时间,只有白天才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不过,船员也会在不忙的时候玩扑克、象棋、跳棋、麻将,不少船员还买了小彩电,看影碟。有的船员带了杂志和书。“在渔船当船员也有好处,无论捕到什么样的鱼,都让船员随便吃,管够。”夏亚平笑着说,煎、炒、烹、炸、烤、熏、腌……只要能想到的烹饪方法,船上的船员和厨师都会做。

  宁波首次获得批准公海探捕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这次“欧亚远洋”赴北太平洋公海开展秋刀鱼资源探捕项目获农业部批准,也是迄今为止宁波市首次获得批准的公海探捕项目。随船出海的还有东海水产研究所的相关专家,负责在探捕过程中,调查探捕海域的秋刀鱼资源分布、渔场形成规律和适合的渔具渔法等课题。预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国专业秋刀鱼船捕捞产量较同期其他渔船提高5%至10%。按目前国内市场秋刀鱼的平均价格6000元/吨、平均单船保守产量1000吨计算,每艘渔船年产值约有600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