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磊杰 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太平轮(上)》正在甬城各大影院上映。这部投资4亿元,云集了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章子怡、佟大为、长泽雅美等亚洲一线明星的大制作,反响却平平。据统计,该片上映6天仅收获约1.14亿元票房,而同期在映的青春片《匆匆那年》首映两天便超过了这一数字,让人大跌眼镜。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太平轮”和宁波也有关联,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观众对此并不知晓。 影迷质疑“分上下集近乎圈钱” 电影《太平轮》分上、下集,12月2日起上映的为上集,下集要到2015年5月才能与观众见面。 作为开启今年贺岁档的首部国产大片,《太平轮(上)》本被寄予厚望,许多人以为该片能重现1949年大型客船太平轮号沉没的沉痛史实,但电影上映后,遭到了不少诟病。“看了120分钟,原来只是看了部超长的预告片”、“片名叫《太平轮》,但这艘大船只露了两回脸,加起来不过几分钟”、“后期转制3D效果普通”、“分上下集近乎圈钱”、“《太平轮(上)》更像是《太平轮,还没上》”……可谓恶评如潮。有影迷甚至对记者直言:“一看分上、下集,就知道有兑水嫌疑,干脆等看了下集,有兴趣再补看上集也不迟。” 对于《太平轮》不受待见的原因,观众、专家、影院经理等各有观点。宁波资深影迷“骨头007”表示:“战争片属于严肃题材,本就不是最卖座的类型。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又太大,很难引起共鸣。”他的观点与网上一位电影市场研究专家不谋而合,“无论是国内还是好莱坞,最近几年都没有出现特别卖座的战争片”。远的不说,近期上映的好莱坞二战片《狂怒》,虽由一线男星布拉德·皮特领衔主演,但在上映两周半后才勉强过亿。国内从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到陆川的《南京!南京!》,再到《触不可及》、《东风雨》等,票房也都不理想。 在档期的选择上,《太平轮》也棋差一招。宁波UME影城业务部经理胡坚儿分析:“一般大片都会选择周四或周五开映,这样可以在周末观影高峰时拔高关注度和热度;可《太平轮》上映日期12月2日是周二,周三、周四是工作日,一旦影片口碑不好,影院就很难在周末给予高场次了。” 当然,《太平轮》也不是一无是处。影评人“公元1874”认为:“整部电影的成色是非常棒的。场景的质感、道具的精致、战争场面的刻画乃至整部电影的气度与格局,都是吴宇森最出色的一次。” 宁波观众不太了解“太平轮” 电影《太平轮》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这段沉痛的沉船历史与宁波有着一些关联。 据资料显示,1938年,三个浙江老乡周曹裔、马斯才和龚圣治在上海兴办了建中公司,做船运。1943年,建中公司更名为中联公司。不久后,宁波人周庆云、蔡天铎入股。 周曹裔是大股东,全面负责,马斯才负责人事,周庆云负责财务,蔡天铎负责船务,龚圣治身体不好,不太参与公司的事。 公司拥有两艘船,分别是客货两用的安联轮和货船华联轮。因货运量增大,1946年12月,公司向太平船务公司短期租借了客货两用、可装2050吨的太平轮,日租费300美金。1948年7月14日起,改为长期租用,月租费7000美金。 在这两位宁波股东中,较为有名的是蔡天铎,他是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亲。记者了解到,蔡天铎是鄞县高塘桥蔡家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最初在宁波从事律师工作,抗战期间办了中联企业,抗战胜利后转而从事航运业。1949年,蔡天铎去了台湾发展。 而另一位股东周庆云,据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太平轮沉没后,被告中联公司的股东只剩下周庆云。他本来也有机会带着全家和财产远走高飞,但他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决定留下处理赔偿事务”。随后他的家庭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周庆云的女儿周琦琇如今已83岁高龄,现居北京,而她正是那晚太平轮沉船事件中36位幸存者之一。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这一段历史知晓的宁波观众屈指可数。前天下午,正在宁波影都观看电影《太平轮》的一对老两口告诉记者:“电影票是女儿帮买的,起初我们以为电影讲述的是另一艘沉船江亚轮惨案。我们家有位远房亲戚在江亚轮上遇难。虽然电影讲的不是江亚轮,但看看这部电影倒也让我们想起不少往事。” 《太平轮》 脱离史实难修补 在影院看《太平轮》上集预告片时,章子怡对着卡车上的佟大为喊:“你要好好活着,别死!”旁边有观众小声叨咕了句,这叫什么台词啊。现在烧钱数亿的《太平轮》槽点泛滥已成定局,参演大腕纷纷进入弃船自保模式———章子怡在微博上为自己的付出打满分,称“我的船还没起航”;片中卖萌还算有功的配角佟大为也无可奈何地说,拍的时候哥全力以赴,结果管不了那么多了。 除了亮瞎眼的明星大咖配置,《太平轮》的编剧也是大牌,《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的编剧王蕙玲。这么强的阵容,共同登上了《太平轮》这艘刚起航就注定无法抵达终点的客船,除了张典婉,《太平轮1949》的作者。她从记事起,“生活中就有一艘太平轮”,几乎把追寻与这艘沉船有关的人当成了生命主旋律。 当年张典婉的妈妈司马秀媛拎了一个随身箱、抱着两条狗上了太平轮。母亲离世后,张典婉决定开始追寻这艘船的历史,以及随它一起沉没的那些家族故事,成为一个打捞太平轮记忆的人。2002年她开始着手搜集资料,2004年与凤凰卫视合作采制《寻找太平轮》,2005年找到在香港的生还者、长跑老人叶伦明,2009年《太平轮1949》出版,台湾生还者王兆兰出现,2010年舟山海祭,各地太平轮受难家属第一次回到61年前事发现场,2011年找到丈夫丧生太平轮、被誉为“南有张爱玲,北有梅娘”的传奇作家梅娘。就像张典婉在《太平轮1949》的自序中写的那样,“逝者受苦的魂魄需要祈祷安息,幸存者及后代们的暗夜哭泣需要被聆听”。她把自己跟太平轮历史绑在一起了。 张典婉被问最多的,是吴宇森的电影是否改编自《太平轮1949》,她说真的不知道,“只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件史实,而不是乱世爱情多伟大。我关心太平轮纪念碑何时可以建成,抚平昔日伤痕,而非电影票房……纪念碑好像比较重要”。 故事片跟纪录片是两个品种的东西,不能要求前者承载后者打捞史实的功能和职责,但以《太平轮》的名义,拍出跟史实基本无关的电影已被证明决策失败。即便《太平轮》下集回归主题,强力修补(据说国际章也将领衔担纲真正的主角),感觉民意已散,覆水难收,这个历史题材已经被伤到肌理。黄啸 新闻链接 宁波帮博物馆将展出和“太平轮”相关史料 □记者 张磊杰 既然太平轮当年所属的中联公司有宁波商人入股,那么太平轮是否与宁波有更多关联呢?带着这个疑问,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宁波帮博物馆研究发展部副主任陈茹。 陈茹查阅了馆藏资料后告诉记者,2009年9月,宁波帮博物馆确实收到过一份来自台北市宁波同乡会捐赠的史料实物———中联公司员工蒉兆敏的两张身份证和一份聘书。 这两张员工身份证分别制作于民国36年(即1947年)和民国37年(即1948年)。证件显示,蒉兆敏,男,26岁,浙江鄞县人,职务为“代会计课长”,服务处所为“台湾分公司”。聘书为民国35年(即1946年)所制,职位为“办事员”。“聘书上还有中联公司总经理周曹裔的签章。”陈茹说,“许多人都以为蔡康永的父亲蔡天铎是中联公司的负责人,实际上他只是股东之一,周曹裔才是大股东。” 资料中还有一份蒉兆敏之子蒉愚哲2009年7月所写的文章《航行与历史转折的太平轮》扫描件,并配有中联公司同仁合影及宁波老照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及家乡的思念。“尤其是最后一句‘再次引述先父前语———惟愿吾国吾乡自此繁荣昌盛、永世太平!安息吧,太平轮!’读来令人动容。”陈茹感慨道。文章显示,蒉兆敏于1988年1月在台北去世。 陈茹告诉记者,宁波帮博物馆计划于本周末以微型展的方式展出和太平轮相关的史料实物,微型展具体的地点是在博物馆书吧的公共区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