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洛杉矶街头的汽车。 |
|
好莱坞演员抗议政府治霾不力。 |
1943年7月26日清晨,当美国洛杉矶的居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攻击: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浓雾,走在路上的人们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很多人把汽车停在路旁擦拭不断流泪的眼睛。政府很快出来辟谣,这不是日本人的毒气,而是大气中生成了某种不明的有毒物质。这是洛杉矶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雾霾的攻击,这里的居民们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天气现象,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对的将是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雾霾战争。 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清风蓝天已然常驻这座“天使之城”。谈及治理雾霾的经验,洛杉矶市长埃里克·加切蒂说,洛杉矶的一些“治霾心得”或许值得其他城市参考借鉴。 亲历者谈半世纪雾霾之战 奇普·雅各布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他告诉记者,从童年时代开始,他的记忆里就不断出现雾蒙蒙的天空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刺鼻气味。此后的几十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人们在雾霾中挣扎和抗争最终胜利的全过程。2008年,通过数年的资料搜集和采访,他出版了《雾霾之城———洛杉矶雾霾史》一书,在书中他记载了这一段生动的历史。 洛杉矶雾霾之战在1943年那次突如其来的雾霾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出现雾霾的天数越来越频繁,居民中开始出现恐慌。洛杉矶市长弗彻·布朗信誓旦旦地宣称四个月内一定永久消除雾霾。很快政府关闭了市内一家化工厂,他们认定化工厂排出的丁二烯是污染源。但之后雾霾并没有缓解;此后政府又宣布全市30万焚烧炉是罪魁祸首,居民们被禁止在后院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可是这些措施出台后雾霾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频繁了。 罪魁祸首就是汽车尾气 1950年代,一位洛杉矶居民正在启动他的汽车。洛杉矶环保部门表示有85%的雾霾来自汽车尾气。 最先站出来的是洛杉矶当地最大的媒体《洛杉矶时报》,他们雇用了一个空气污染专家就雾霾展开调查,专家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中没有燃烧完全的汽油,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工厂的废气以及焚烧炉。这一结论很快受到了科学家的证实。加州理工学院的荷兰科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治污减霾得益三项措施 加切蒂认为,洛杉矶实现治污减霾得益于三项有效措施。 第一,直面现实,接受它并想办法应对。加切蒂说,洛杉矶曾一度当起“鸵鸟”,用一些无关痛痒的词汇来形容雾霾。事实证明,逃避不会让问题自己消失。 第二,政府应当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来推进长期治理规划。1963年,政府颁布“清洁空气法案”,让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层面形成合力。1970年,洛杉矶发布了其首个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第三,让公共部门和普通民众充分参与污染治理进程,当好政策法规执行的建言者和监督员。 加切蒂说,洛杉矶的环境治理并没有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相反,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不仅使洛杉矶的污染问题得到改善,还带动了整个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不少企业在当地落户,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难题。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