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习近平: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礼兵在公祭仪式上敬献花圈。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习近平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习近平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习近平强调,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侧记

  在缅怀中凝聚力量 在复兴中守望和平

  “1213”,对于南京,对于中国,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个记载屈辱的符号。

  77年前这一天,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一场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我30万同胞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建造于南京江东门集体屠杀及“万人坑”遗址之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3日布置得格外庄严肃穆。

  清晨7时,纪念馆举行了国旗下半旗仪式。

  上午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同现场一万名各界人士代表,齐声高唱国歌。

  10时01分,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天际。全场默哀,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此刻,南京全城的警报同时响起,车辆停驶鸣笛,路上的行人也都驻足默哀。

  默哀毕,一曲低回空灵的《安魂曲》奏响,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夏淑琴、余昌祥、岑洪桂、傅兆增……作为还健在的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10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受邀参加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国家公祭仪式。人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随着幕布缓缓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在人们眼前。“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鼎身上镌刻着160字铭文和287字记事,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随着3声“和平大钟”的鸣响,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翔,人们从悼念的悲痛中感受到了奋进的力量。

  国家公祭鼎铭文

  当天公祭仪式上国家公祭鼎(右图)揭幕。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铭文如下: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数”说

  首个国家公祭仪式

  在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敬献花圈后,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现场朗诵《和平宣言》。之所以选择77名青少年诵读宣言,在于“77”这个数字寓意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周年。

  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仪式的最后一项议程,是由6名来自南京市工、农、兵、科、学、企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次,每次间隔5秒,第一次钟声响起时,放飞3000羽和平鸽。“3”声钟响和“3000”羽白鸽,寓意纪念30万遇难同胞,也是再次重申这一法定事实。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