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访 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在唐诗的路上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旭访谈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曹旭,1947年生,江苏金坛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近代文学、六朝文学、域外汉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有散文集《岁月如箫》、《我是稻草人》,书集注《诗品集注》、《诗品研究》和《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译有《文心雕龙研究》。

  

  12月13日,他应邀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作题为《行走在唐诗的街道上》的讲座。

  □记者 陈晓旻

  

  记者:唐诗是唐朝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为什么在当时唐诗会有如此大的发展?

  曹旭:唐代,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朝不到300年时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仅《全唐诗》中就有2300多位诗人,5万多首诗。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唐诗的发展,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首先,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化昌盛,是唐诗发展、繁荣的前提与条件;其次,唐王朝采取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原因;再次,唐代科举以五言诗取士的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第四,唐代其他上层建筑,如音乐、绘画、舞蹈、雕刻对诗歌的影响和促进;还有,唐代帝王对诗歌的喜爱和提倡,老百姓喜闻乐见,是唐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最后,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唐诗的发展与繁荣。

  

  记者:诗歌在不同的时代是否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曹旭:是的。从唐朝本身的诗歌发展来看,我觉得初唐的诗歌像少女,像早晨,生机勃勃,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诗,清新自然。到了盛唐,是唐诗最灿烂辉煌的时代,比如李白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了中唐,经过“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盛唐的气象被扫落。于是出现了杜甫这样悲天悯人的诗人,再也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哀。当然诗歌又出现过中兴的局面,而到晚唐则出现了逐渐黯淡的“黄昏”时期,李商隐、杜牧等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我觉得诗歌的成长是随着诗情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的诗歌抒发的是“情性”,如竹林七贤,体现了他们本真的性情。到了唐代,诗歌开始言志,并抒发“情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最具典型。而到了宋代,诗歌注重“情理”,如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元明清的诗歌则是重视“情趣”。相比较而言,唐朝是诗歌的形式美学和诗歌精神结合最完美的。

  

  记者:古典诗词传播到国外只能让人理解大概意思,有没有一种翻译可以让别种语系的人体会到中国诗词的美?

  曹旭:诗歌翻译难度很大,日文与中文比较接近,但日文也只能从字面上翻译中国的诗词,不能把深层含义翻译出来,就像古汉语的白话注释,意思不会走样,但语感完全不同。欧美对诗歌的翻译则更为困难,一些研究者对很多中文词汇在诗里的用法的理解错误百出,因为有些词汇很难找到对应的用语,如果想研究古典文学,那就只好直接学中文。

  

  记者:在您看来,唐诗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曹旭:首先是文学上的影响。唐代以后,宋代的诗歌又有了发展,但从宋代至元明清,中国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除了某些局部以外,基本上没有超越唐诗的范围。宋代的苏东坡、黄山谷是从杜甫、韩愈一线发展出来的。元、明、清的诗歌,不是“学唐”就是“学宋”。除此之外,唐诗对于宋词和明清小说也有直接的影响。不过我认为,它在文学上审美的影响大过诗歌本身,比如“多少楼台烟雨中”那种意境。

  其次,唐诗作为当时的一种主流文体,它用文学的手法鲜活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唐诗是唐朝人的心灵史,也是唐朝的文化史,它不是干巴巴的历史,不是后人的评判,也不是带着观点的总结,而是中国文化积累的一部分。

  

  记者:您自己最欣赏唐朝的哪位诗人?为什么?

  曹旭: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李白的浪漫主义,中年以后喜欢杜甫和李商隐。杜甫是个现实主义,具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而李商隐的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具有小我的极致美感。杜甫的大我和李商隐的小我都关注到了永恒的人性本身。

  

  记者:您不仅研究唐诗,也自己写古诗(旧体诗)和新诗,您认为唐诗与今天的新诗有哪些不同?

  曹旭:从我自己的体会和研究看,新诗和旧体诗的内涵和美学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旧体诗讲究整齐的句式,平仄、韵律、对仗等,通过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而新诗依循两个逻辑,一是生活逻辑,二是意象逻辑。两者就像象棋和围棋属于不同的棋类,写法上没有共同点。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会有一些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比如我会在新诗中应用古代诗歌的一些意象的片段。

  

  记者: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有古诗词的内容,孩子们该如何培养古典诗词的修养呢?

  曹旭:我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应适当加重古典诗词的比例,中小学教师也要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喜欢诗歌。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里,古诗词是发展程度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汉语最精致的语言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瑰宝。学好古诗词,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审美能力、文学兴趣、人文精神的养成等多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诗言志”,读唐诗可以与古人的精神相通,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唐诗的艺术之美非常吸引人,其韵律、意境让人不胜怀想。唐诗还包括了许多生活的格言,对人生很有启迪,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记者:您认为古典诗词对当下的生活有哪些现实意义?

  曹旭: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学习它,继承它,将它发扬光大,这是一种责任。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雨果、巴尔扎克,德国人有歌德,而我们有屈原、杜甫、李白、李商隐、王维等,是他们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有诗意的元素。

  古典诗词虽然是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但在今天依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与古董不同,古典诗词是活的,跟生活息息相关,以不同的方式融汇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只要你留意,生活处处皆诗歌,大自然一年四季的风景,一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一个社会的民俗风情,唐诗中皆有表达,欣赏这些诗歌可以体验生活的美好。另外,可以把唐诗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结合起来,比如发短信时发点唐诗,记者写文章用点唐诗,就会让短信或文章变得有味道。最重要的是,读一点唐诗,可以让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欣赏古典文化,享受生活情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