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鄞州中学新校区 |
|
生动课堂 |
|
缤纷社团 |
|
教师风采 |
|
阳光学子 |
|
家校共建 |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麻万掌 宽敞明亮的餐厅,干净整洁的教室,崭新的环形塑胶跑道,色彩斑斓的文化长廊……走在古林镇中心小学的新校园里,现代化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1.7万册藏书,169台电脑,每一间教室都配备先进的电子白板,学校的装备与三年前比有了天壤之别。”位于山区的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童士峰也与前来参观的客人自豪地说。 鄞州区农村中小学翻天覆地变化,得益于当地正在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有质量的教育,建群众满意的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学校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鄞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平说。 2011年3月,鄞州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创新 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今年8月,区教育局出台《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深入实施“质量五提升、校园六打造”,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快乐、教师的职业感觉更为幸福、学校的办学空间更为扩张、社会的满意程度更为提高,到2016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未来3年10亿元建学校 教育资源扩充确保教育优质均衡 “新学校太漂亮了,这是大学校园的节奏啊!”新学期,鄞州中学新校舍的照片在朋友圈转发,网友们纷纷点赞。随着一批批新生走进鄞州中学、蓝青学校、广德湖小学等新校舍,美丽整洁的环境,先进完善的现代化设施,鄞州区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为学生、教师、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记者从鄞州区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鄞州区坚持落实区镇二级管理机制,完善保障机制,增加教育投入,扩充教育资源,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十二五”以来,2011年-2013年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19.72%、20.66%、20.67%,均超过省下达比例要求。在义务段,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呈持续递增状态,近三年年均增幅在15%以上。将学前教育事业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近三年经费支出占比同级教育事业经费分别达到了8.1%、9.1%、9.1%,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基建补助专项资金三年总额度分别达到了9800万元和9000万元。 2011年以来,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偏远乡镇,高桥中学、首南中学、瞻岐镇中学、堇山小学等一批新校舍相继投入使用,并启动校园安全工程、校舍提升计划、食堂升级改造工程等实事工程,全区省义务段学校标准化率已达92%。最近,鄞州区又编制了鄞州区属学校建设规划和中心城区四个街道教育资源扩充规划,规划到2016年,在中心区投入近10亿元,新建6所小学、2所初中,进一步促进资源建设与区域发展同步。此外,鄞州区还加快实施高标准城域网建设改造工程,推进智慧教育特色建设,今年,又推出“空中课堂”项目,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鄞州区始终坚持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鄞州区多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对象分类、招生分批”政策,坚持“户籍为准、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分批有序地招生,杜绝以“入学考”、“升学考”名义选拔学生。2012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已基本实现“零择校”。 同时,该区更是把目光投向薄弱学校以及山区、偏远地区学校,努力从制度层面上促进基础教育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近3年,面向薄弱学校补助专项资金1400万元;每年安排不少于1600万元的资金,用于山区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和偏远地区任教教师的山区补贴;每年安排经费2300万元,用于民办公助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费减免和民办学校补助;每年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用于学生的奖励、补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帮困助学体系。2012年,该区以全大市最高分通过教育部评估,被评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 全国第五个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教育改革创新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鄞州在推进教育改革的一些创新性做法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鄞州现象”。 从2006年春季开始,鄞州区于全国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又相继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和免费普高教育,全面实现12年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对象涵盖全区11.9万余名中小学生,包括6.5万余名外来孩子,真正实现了普惠。2008年起,鄞州区全面推进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保障鄞州基础教育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跨越。 不过,“鄞州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率先在全国实现免费教育。早在2011年4月,鄞州区就与中国教科院合作,成立全国第五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确立“先让学校幸福起来”的区域教育改革理念,成功立项《惠及全民,高位提升———鄞州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国家级课题,组织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总结提炼教育改革成功实践,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新学期,走进鄞州区中小学的课堂,可以看到教室里8个学生围成一桌,每组有块小黑板。学生分小组对课堂内容展开激烈讨论,教师根据发言给小组点评打分,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展示。 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源于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基础上,鄞州区出台《进一步推进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不拘形式、不设模型、不搞时限”的指导原则,在全区所有初中和小学高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减负高效提质量”。 3年前这种“小众”模式、14所学校联盟先行先试,如今已推广到全区所有初中全年段、小学高年段,高中段学校视实际情况推进改革。“在这种轻松互动的模式下学习,让我们感觉在课堂上自己就是主角,我们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更加高效。”五乡中学学生告诉记者。 不仅课堂教学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鄞州区在学生评价、招生制度等改革上也加大力度。该区率先在省内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开展“阳光学子”、“阳光学习小组”、“阳光班级”等“阳光系列”评选活动,淡化学习成绩因素,更加注重学生品德、习惯、兴趣、社会责任,引导基层学校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 在高中段招生中,实行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做法,逐年提高名额分配比例,并逐步实现以学校毕业生数进行分配。2012年,该区全面取消“三限生”政策,优质普高名额按不低于50%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2013年,鄞州继续实行示范性普通高中招收定向保送生制度,省示范性普高招收新生2115名,定向分配名额1225名,占比达到58%,其中鄞州中学按92%的比例分配招生计划。将校际竞争转为校内竞争,切实减轻学校和学生的负担。今年起,对民办的蓝青学校也开始尝试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小学的做法。 鄞州教育改革还体现在校长教师交流方面。去年,鄞州被确定为教师校长交流试点区,正式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规定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10年的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12年(不含支教时间)的教师必须轮岗交流,交流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学年。此外,鄞州区还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参与交流的奖励、培养。今年秋季开学以来,鄞州区交流教师校长达到了140人,其中骨干教师达到17人,极大促进了教育均衡。 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六成 教育人才培养助力办学质量提升 育人模式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点,而教师队伍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鄞州区在坚持教育育人为本的同时,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建设好校长、教师这两支队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构筑起了人才高地。 近年来,鄞州区通过建机制、搭平台、重保障,创新培养模式,丰富成长渠道,建立和完善“高端教师拔尖培养、骨干教师梯次成长、普通教师进修发展”的良好机制,教育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 该区财政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师资培训专项资金,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扣除工资性人员经费以外的经费中划出不少于5%的比例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科研,义务段中小学校安排10%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实行专款专用。在区级层面,整合全区各类教师教育资源,以区教研室、教科室、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有机借助师范院校、教育研究机构等力量,打造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多渠道的继续教育网络,为教师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3年来已有12000余人(次)教师通过省级平台参加了62个不同项目的培训,开发90学时以上培训项目85个。在镇乡层面,鼓励镇乡、街道以协作片区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中心级学校与村小、完小结对,先进学校与薄弱学校帮扶,名师、教坛新秀与边远地区教师面对面帮带。鄞州区将全区普高、初中、小学,划分为7个协作区,在区教研室、教科室、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开展各系列活动。许多边远农村学校与中心城区的优质名校绑定,共同协作发展。 从2006年起,鄞州区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2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7年又启动“强师工程”,通过抓两头、带全员、促均衡,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的培训。去年,鄞州区更是出台《鄞州区高端教师培养方案》,着眼拔尖人才培养。在区内外聘请23名知名省特级教师作为导师,从2014年至2017年,每年安排120万元专项培养培训经费,对优秀骨干教师开展高端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批市级名师、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成立学科导师组,对重点培养人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开展诊断活动,“对症下药”,进行查漏补缺;搭建学员成长平台,畅通“高级后”教师成长渠道。今年,该区6名自主培养的教师获评省特级教师,人数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来自鄞州区教育局的信息显示,去年以来,鄞州区自主培养产生省特级教师6人,市名校(园)长4人,市名教师17人,市学科骨干教师18人,获评人数均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目前,该区有18名在职省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接近60%,为促进鄞州教育事业优质、均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省首设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教育顶层设计推动现代体系建设 今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指出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从教育部门自身改起,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鄞州区未雨绸缪,早在2012年6月就遴选了11所学校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点探索政府、学校、社会需要构建的新型关系。同时,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校校有章程,一校一章程”工作,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民主参与、民主决策。 近日,鄞州区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联系工作的意见》,以“校校组理事会、班班建家委会”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家委会制度、学校家庭双向沟通制度、学生事务民主协商制度、家长参与学校课程教学制度、社会参与学校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以家长学校、家委会、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形式,促进家校沟通;在中心城区试点建设“家长培训学校”,编写培训教材,开展了5期培训活动,提升家长的现代教育理念。 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鄞州多年来组织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定学校质量评价体系,指导编写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立规划论证机制,对各校开展学年度中期督评和三年后终结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年度考核、校长三年任期办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013年11月,鄞州区率先在全省组建了由发改、人社、财政、卫生、编办等12个部门组成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明确各单位职责,提升教育督导工作的地位和权威。该区把全区23个镇乡(街道)和13所高中统一划分为6个督学责任区,聘请50名区政府督学,落实常态化督查工作。该区加大督教、督政力度,出台了《鄞州区镇乡(街道)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方案》,设定镇乡(街道)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指标,每年组织对镇乡(街道)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区政府对镇乡(街道)教育年度考核成果,与镇乡(街道)年度考核相挂钩,有力推进了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 此外,鄞州区教育局与宁波教育评估院合作,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价,开展义务段“新优质学校”评估,积极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