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桂楼 记者 龚国荣 摄 |
□张国源 在梁弄镇洞门里,耸立着一座曾经珍藏古籍的藏书楼,即闻名遐迩的五桂楼。因其地处四明山麓七十二峰腹地,又名“七十二峰草堂”。五桂楼“藏书之富甲越中”,故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五桂楼是梁弄人黄澄量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所建,历时二百余年仍保存完好,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梁弄黄氏乃余姚望族。黄氏科甲连第,可谓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宋时梁弄黄氏先祖開、闶、阁、訚、闻兄弟五人先后得中进士,并为一朝显宦。辞职还乡时,宋高宗赠诗有“仙籍桂枝香,暨昔窦今黄”之句,故称五桂。旧时黄氏藏有五桂遗像,明大学士金镗题其额曰:“五桂传芳”。梁弄镇西的“第九洞天”牌坊背面,亦刻有“五桂传芳”四字,以示纪念。黄澄量因敬慕远祖五桂,建藏书楼时遂以“五桂”名楼。 黄澄量,又名汪若,字式筌,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享年五十有二。敕赠儒林郎,诰赠奉直大夫,晋赠资政大夫,累赠荣禄大夫。黄澄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志向高远。《四明黄氏家谱》载其“自幼魁伟颖悟,师事孙磐、诸重光两名宿”。诸重光,字申之,号桐屿,是乾隆二十五年榜眼,曾授教于黄澄量。以后又受知阮文达相国,从此学业大进,名声日盛,与浙东一带的知名学者交往甚密。正当他锐意进取时,父母相继过世,因家事分心不能专攻举业,只得在家习书论文,并注重“养心术敦品行”,救贫济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黄澄量对书籍有特别的爱好。当他通过勤俭操持,家境有所丰裕之时,不置家产,专事集书,他认为“籝金遗后,诚不若楹书教子之为愈”。“一切不之顾,得古书善本,不惜重价购之。”“截缣以购,鬻产以求。”实在买不到就抄录之。于是“囊括无遗,凡聚书五万余卷,别本重复者又数万卷”。为了珍藏这批为数浩大的古籍,黄澄量便在住宅南边“筑楼储之,以贻子孙”。 五桂楼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开间二层楼房,东西两侧高筑风火山墙,书楼四围筑有3米多高的围墙。屋顶成“众”字形,利用中间暗阁来防漏、防潮和隔热,遇有战时动乱可藏善本、孤本。二楼南面装有木隔窗、板窗、玻璃窗三道,二十四架藏书大橱并列两旁,知名学者白水山人胡芹所书的“五桂楼”匾额悬挂楼之正中。楼下为讲学会文之所,正间高挂“七十二峰草堂”匾额,为清书法家吕迪所题。前庭内置盆景、花坛,植花草、树木,幽静古朴,风韵优雅。 五桂楼集藏书、编书、印书、施教于一体,浸透着黄澄量毕生的心血,也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和文化良知。五桂楼部分藏书得自慈溪郑氏“二老阁”,其中多为先贤黄宗羲旧藏,故为世所重。黄澄量仿照黄宗羲《明文海》体例,编著了《今文类体》共一百四十册,其中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议,被上海图书馆原馆长、目录学家顾廷龙称之为“稀有的好书”。黄澄量著述颇丰,著有《姚江书画传》、《西明耆旧传》、《贺溪修禊录》、《西明纪遊钞》、《静观斋诗稿》、《石田山房琐记》、《余姚历代书家传》等。他于嘉庆年间将五桂楼藏书整理编目,并由“一代经师、学界山斗”阮元为之作序。 黄澄量不仅藏书而且还勤于读书。“藏一书,添一目,亦读一书。”他的一首《书睡》正是他以书为伴的写照:“生年未卅岁,夜睡曾不足。若非书中寑,一日终蹐跼”。他还要求子孙共同阅读,“以经训淑其德性,以史事扩其见闻,而又旁通诸子,泛览百家,以增长其识力。”黄氏教育子孙既追求科举,又不囿于仕途,重在经致实用。 五桂楼注重发挥藏书作用,有一套不同于天一阁的管理制度。黄澄量将藏书向公众开放,欢迎阅读、查考。并对前来查阅者提供膳宿,打破了只藏不阅的陋规,这一制度被视作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萌芽。五桂楼由此吸引了许多人跋山涉水来到四明山梁弄,以一登五桂楼为快。 早年五桂楼在楼下七十二峰草堂开馆教育子孙,后建《爱吾庐》,再拓“梦花书屋”。黄澄量聘请诸开泉、胡芹两明经先后在五桂楼施教二十余年,为余姚、上虞、慈溪等地培养了大批人才。 五桂楼还专门刻印孤本、珍品,曾刻印大量余姚先贤著述及《今文类体》等。黄澄量曾孙荣禄大夫、观察使黄承乙,在光绪五年(1879)刻印了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思归录》及《药证真诀》。还刻印虞世南《北堂书钞》、赵撝谦《六书本义》等,刻印后广为赠送,扩大了藏书作用。五桂楼尚存刻板四种,七十七块。 黄宗羲说:“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书之久而不散,则难之又难矣”。五桂楼图书藏而不散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黄澄量的五桂楼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代代相传。最经典的是他在嘉庆十六年(1811),五桂楼识记中所讲的“黄氏经籍子孙是教,鬻与假人,即为不孝”。他通过言传身教,把“积财与子孙,不如楹书于子孙”的坚定信念,传之下代,使藏书理念、藏书精神代代相传,世世相护。黄澄量死后,他的儿子黄肇震继续搜集图书,使五桂楼藏书增至六万余卷。到了清咸丰年间,社会动荡,五桂楼藏书部分散失。黄澄量的孙子黄联镖命儿子黄承乙,自同治四年(1865)开始,历时五年对原藏书进行全面整理,赠购并重新搜集散失的图书,终于使五桂楼藏书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的规模。浙江宁绍兵备道顾文彬曾撰文曰:“兵灾后浙东藏书之富,首推黄氏,虽天一阁范氏不及也。”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桂楼尚存图书一万八千余册。1956年,浙江省图书馆抽调藏书精品七千余册。1961年浙江省办公厅借去一千余册,以后余姚文献馆也调去一部分。经两次清点整理并编印目录,现有图书9996册,存放在余姚文保所。古朴的五桂楼几经修葺仍挺立在四明山麓,但书去楼空,实为一件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