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中心小学502班小记者 周彦希(证号1533709) 那天,我参加了期待已久的宁波市头脑OM校间挑战赛“悬臂结构”现场操作竞赛。 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三四十个同学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中午12时,老师带我们走进了“悬臂结构”比赛场地。这是学校的体育馆,地板上每隔大约2米都有一个号牌贴着。我拎着一大袋吸管和透明胶寻找自己的“地盘”———写着40号的地方。志愿者老师拿着尺子依次测量了吸管的长度和透明胶的宽度,我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就在离比赛只剩下3分钟的时候,我竟然想上厕所了,唉!没办法,只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卫生间。等我再次返回赛场的时候,比赛刚刚开始,只听见到处都是撕透明胶的声音。 顾不上多想,我也投入到紧张的制作当中。所有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做一段举起来看看,发现有下垂就及时加固。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发现自己比身边的同学长了许多,心里暗暗欣喜,但我的手并没有因此慢下来。临近结束前,我用上了一个绝招,单根与单根之间套进白色吸管,就这样我的悬臂结构又快速长了不少。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忙中出错,我把充当支撑的硬白色吸管和套在黑吸管内的软白色管搞混了,导致手柄不够结实,整体下垂严重,影响了有效长度,急得我直拍脑袋,但已束手无策。2个小时的比赛马上就结束了,我小心翼翼地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测量,生怕哪里断了。 两天之后,好消息传来,我获得了这项比赛的三等奖!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成长经历,过程有点辛苦,结局却很甜!指导老师 岑迪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