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教授被网络公司步步诱导

一个“关键词”花了50万元

法官提醒:这类投资极易引发纠纷

  □记者 黄金 通讯员 陶琪姜

  

  几年前,一名退休的大学教授投资购买了一个“关键词”,本想着转手能赚大钱,没想到花了50万元后还是没产生任何收益。最近,宁波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又要求她对该“关键词”进行手机客户端注册认证,在缴纳手机APP注册费用后,她觉得被骗,起诉该公司要求退还注册费。

  投资50万元后

  再次被忽悠

  近日,海曙法院受理了这个关于“关键词”的案子。原告何女士是南京某大学退休老教授,6年前,她参加了北京某网络公司组织的活动,花一万元购买了一个移动关键词———百信药业集团。至今,何女士已花费50万元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将手头的关键词进行注册认证,却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收益。

  2013年12月,何女士接了一个电话,对方是宁波的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网络科技公司建议何女士将拥有的关键词“百信药业集团”做一个手机客户端的注册认证,声称如果没有注册认证或被别人抢注,这个关键词将无法转让。于是,当年12月中旬,何女士和网络科技公司签订了《APP手机客户端服务合同》,并支付了8000元费用。合同约定该APP的有效期为一年。

  起诉法院要求退还注册费

  拿到注册认证证书之后,何女士发现,这个认证信息只能在一个叫“移动互联网注册中心”的网站上才能查询到。再一查,发现该网络科技公司没有工信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及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

  2014年1月,何女士又看到工信部的一则声明:“手机关键词、3G关键词、网络关键词、无线网址、信息名址等关键词转让属于市场行为,我部从未对关键词转让设立许可或备案条件,也不会对相关转让行为收取定金。请广大用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于是,何女士觉得自己被骗了,要求该网络科技公司返还合同款。

  因为协商不下,2014年12月,何女士以服务合同纠纷为由起诉了网络科技公司。昨天,此案调解结案,网络科技公司退还何女士8000元合同款。

  “关键词骗局”被曝频频上演

  记者梳理了一下,关键词买卖业务流程大概是,经营开发关键词的公司的各地经销商以会议形式出售关键词,然后就有网络公司加入,以注册域名、申请商标、拓展上线、实名登记等各种理由诱导购买者对关键词进行开发,以便高价转让。而实际上,关键词还没有转让,开发费用已花费了不少。

  搜索查询后发现,近来部分中央媒体对此也进行了报道,称之为“关键词骗局”,并指出这类骗局是以转让为诱饵,靠后期各类域名的注册和申请,以及种种包装为圈钱的主要手段。

  法官提醒说,互联网上有不少以关键词交易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网站,报价从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出售平台虽称会在一段时间内为购买者提供维护服务,保持关键词相关搜索排名,但是对于关键词持有者享有的权利包含的内容及权利性质等问题,交易平台及网络运营商并未进行具体说明,也无相关领域法律进行界定。加上网络服务提供者资质无法保证、关键词的盈利模式不明确,相关的投资行为极易引发纠纷或陷入骗局,投资关键词必须慎之又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