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 |
C 追寻异国风味 “洋年货”走进更多市民购置清单 昨天上午,家住紫郡小区的董女士动员丈夫和公婆,驱车前往市内一家大型进口超市“血拼”,一口气拎回了9只购物袋:2只智利帝王蟹、1箱法国红酒、3瓶西班牙橄榄油、4盒美国蔓越莓曲奇饼干……清一色的进口食品。“都是给家里备的年货!眼下这批以较易储存的冻品、干货和零食为主,过几天再买些水果、生鲜。”董女士告诉记者,“往年都是家里老人置办年货,都是平时能吃到的。今年买些洋年货换换口味,此外送朋友也蛮有面子的。” 为了迎接羊年春节,董女士制订的“洋年货”采购计划思路清晰。除了逛进口超市,海外网淘也成了董女士备年货的方式之一。半个月前,董女士就在跨国购物网站上“淘”打折的洋年货了。 “这些零食在国外正常售价是99美元,我只花了59美元(约366元人民币),而这些零食在国内得卖五六百元。”董女士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海淘族”不仅追求便宜的差价,也为了购买更具性价比的商品。 不过,董女士表示,“海淘”在给消费者带来海量、较低价商品的同时,也暗藏不少风险。比如,送货周期较长,退换货投诉难度大,“钓鱼”陷阱密布。 她提醒,很多“海淘”新手缺乏经验,又没有适度的理财、消费观念,常常出现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海淘”应量力而行、合理消费,切不能一味“血拼”,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这几天,记者走访欧尚、乐购、沃尔玛、世纪联华等超市发现,各大超市年货区均洋溢着喜气洋洋的年味儿。与往年不同的是,进口食品区富有异域特色的“洋年货”已铆足劲给老百姓拜起了“中国年”。“这与市民采购取向有直接关系。”乐购超市天一店一名王姓销售员发现,近年,宁波人对“洋年货”的接受度呈上升趋势,选购也越来越挑剔,有些市民往往会重“国籍”、挑“出身”。比如,海苔、泡菜喜欢选韩国的,香米是泰国的,调料钟情日本的,榴莲干挑泰国的,巧克力等爱选欧美的。 价格方面,众多“洋年货”已卸去奢华光环,入乡随俗地打起了特惠牌。例如,一包越南产的菠萝蜜片20元,一罐原装进口5升的德国产啤酒,价格约200元,一瓶750毫升的法国初榨橄榄油不到70元,一盒意大利的费列罗巧克力礼盒88元。 据悉,近年来进口食品以口味新奇、包装精美等优点,赢得了广大宁波人的认可,而“洋年货”采购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品位已从过去的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健康型、休闲型和体验型转变,市场的需求迅速产生了巨大的空缺;尤其是关税接连下调后,进口优惠政策也不断增加,‘洋年货’的采购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再加上物流业日趋发达,这些都是进口食品逐渐跻身市民年货清单的重要原因。”从事食品进口的宁波某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经理分析认为。 D 自己动手更有年味 不少城市居民爱上自制年货 家住常青藤小区的王可刚今年80多岁了,一星期前,他就早早地买了30多公斤肉灌了香肠。在王老伯的家里,记者发现阳台上挂满了他亲手腌制的腊肉香肠。 当记者询问他为什么不直接去菜市场或者超市购买现成的,王老伯连连摆手笑呵呵地说:“自己家腌制的肉食更有味道,过年吃起来更开心啊!” 离春节越来越近,在城区一些居民楼的阳台上,已经开始挂上了咸肉、香肠、鱼鲞……家住海曙的韩阿姨今年60多岁,家里的阳台挂了一串串鱼鲞,一数有10多个,透着咸香。 韩阿姨回忆道:“我们年轻的时候年货都是以吃的为主,腊肉香肠等腌制品都是由自家做,每人每月米啊肉啊都是限量的,平时吃饭都很节约,就为了把好吃的东西留到过年,现在不一样了,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她觉得,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就是最满足的事,她很珍惜跟亲人朋友相聚的时光。 “自己做得有些早,可以提前分给亲戚吃。估计要到大寒左右,周围邻居就都要开始张罗这些腊味了。”韩阿姨说。 专家说法 翻新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对年味的追求 记者在网上随机调查了30户家庭,并对一些年货展进行实地走访,发现消费年龄结构上,前往年货展会“扫货”的最大族群是中老年人群,购买进口商品和海淘的多为年轻人,而去乡下购买土货的多为四五十岁的人。 对于市民对年货需求的变化,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实龙表示,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符号,置办年货,蕴含着中国人辞旧迎新的心愿。在置办年货过程中,新的一年也就悄然而至。不同年代的人对年货记忆和年货内涵理解不同,源于其所处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发展。比如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年前囤积年货是为了吃上一顿好饭菜。到了今天,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的发展让商品极大丰富,年货的概念和办年货的形式也产生了空前变化,不再是单纯的鱼虾肉“标准”食谱,人们比较倾向于精神上的意义。比如,全家人一起挑年货,一起动手做年货增加过年的气氛,一起分享乐趣。 张实龙表示,消费者千千万万,年货消费风格迥异,但翻新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年味的追求。“年货”的不断演变,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顺应了这种发展,采购时的好心情以及它们给予新年的好寓意,都带来了浓浓年味,无法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