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阅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5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与矫情

  □唐宁侠

  

  有一位书法家,喜欢收藏书籍。我这样说是因为他有很多书,从书房到客厅,再到他的卧室,像一座小型的图书馆。有人到他家,他总是带人巡视藏书,当然获得不少溢美之词。这位书法家脸上充满得意之色。我站在满满当当书籍组成的房间里,目光从书籍回到他脸上,心中不由生出感慨。我到他家次数多了,当然知道他是否读完那些书———哪怕是其中的一部分,一半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点。

  现代家居摆设,文化艺术要素是不能少的。工艺品、书画和古典家具,都是消费热门。许多有钱人家,花钱买高档书橱,一套紫檀木六扇开门书橱,价值也在10万元以上。书房里装饰得古色古香,藏书自然是不能少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应有尽有。我参观过很多这样的人家,可我发现这种人家,主人脸上没有书卷气,有的只是财气和豪气。

  一个人对别人真实,首先必须对自己真实。可惜的是,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想对外在形象有所包装。你是一个书法家,别人看你的字,当然会揣摩字背后的修养。如果你家里没有书,别人会对你的字产生怀疑。可是如果书太多了,多到仅做门面摆设,便成为一种愚笨的矫情。也许有人喜欢藏书,把它当做文化行为之一,视同家里摆放的花盆,营造儒雅芬芳的氛围。可是如果以藏书多自居,明眼人看来不足道———人与人接触,多少还是知道底细的。你收藏的书可以唬人,可你写的字、说的话,你下笔做的文章难以唬人。如果藏书的人混同于读书的人,事情就太天真了。我们拥有很多书,并不表示都读过它们,更不表示拥有很多智慧。阅读与矫情,很容易在这里产生混淆,以至引人走向与真实文化背离的歧途。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辨别的矫情。

  另一类矫情可能不容易认识。比如,他家里有很多书籍,确实也读了不少书,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已形成读书人的气质。他们或许是吃文化饭的人,说不定已有相当成就和名气了。这类人你走到他家里,藏书很多,书卷气也浓郁。他坐在待客位上冲茶,身上散发出艺术家的气质,言语中流露出学者的渊博,还有插科打诨的幽默感,有名人雅士的风度,只会让我心生羡慕。可慢慢地,我发现他对阅读缺乏尊重,他评点名著名家,喜欢高度概括,喜欢一言以蔽之,言语中难免有草率定论之嫌。一本书、一位作家,被他看得过分简略了,他让自己站得太高了。他的言论听起来新鲜,仔细思量又有怀疑。他家里藏书再多,也难以引起我的敬仰。

  一个人没有学问,可惜;一个人有很多学问,有时也会变得很可怕的。他读过很多书,诸子百家,中外古今,扯到哪里,他都在哪里等你,不小心他就会在你面前摆阔起来。你在聆听高见的同时,发现他实际上霸占了话语权。他由此听不进别的声音,哪怕是微弱的质疑,或探讨式的询问。

  真正爱书的人,也许是个没有多少藏书的人。他家中有书,但可能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架。书籍搁置的地方,可能也比较凌乱。可是在他生活空间里,阅读绝对被摆到至高的位置。他喜欢的书,你仔细留意看,一定被翻得斑痕累累。你再看阅读者本人,可能还是个不修边幅、不善言谈的人,也许还是个说话容易激动、脸上常现羞涩的人。这种人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敏感性、观察力,和某种思辨能力,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德性。他看上去痴痴傻傻的,但性格绝对是温和的,眼睛绝对是清澈的。这类人如果从阅读中走出来,他富有创造力,更富有亲和力,因为他在阅读的时候,懂得去除很容易染上的那份矫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