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娱/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守护者有了自己的“家”

  鄞州区业余文保员联合会成立大会之后,还举行了“忆红色路,接协会旗”的主题授旗仪式。
  记者 龚国荣 摄

  □记者 梅薇 通讯员 朱素珍

  

  为了填满盗洞而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因保护文化遗产而受到死亡威胁……这些都是发生在业余文保员身上的故事。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文化遗产坚定而执着的守护者。

  昨天下午,鄞州区业余文保员联合会在章水成立。联合会吸纳首批会员138人,至此,这些业余文保员有了自己的“家”。

  做这一行真的不为钱

  “做业余文保员多少钱一个月啊?” 

  “没钱的。”

  “怎么可能?一分钱都没有,那你嘴说破、鞋跑穿为的是什么啊?”

  卓启根今年83岁,干了40多年的业余文保员。他告诉记者,这样的对话,现在仍然经常发生。

  卓启根憨笑着表示:“咱不图钱,但咱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被人破坏了。”如今,他主要负责守护横溪的几座古墓,“有事没事就会去古墓转转,不去呀,这心里就空落落的。”

  有时,也有村民跟卓启根开玩笑:“老卓,听说有个古墓被盗了。”一听这话,卓启根就放下手里的活,往山上赶。卓启根说,他好几次被人骗了,跑了空趟,但是,“万一真被盗了呢?”卓启根抬起头,很认真地说。

  同样83岁的徐水道在近40年的业余文保员生涯中上交文物500余件,而他自己前几年还过着踏着老年车摆地摊的生活,家里除了一床、一桌、一灶,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旁人总说他“傻子”,每每这时,徐水道就拿出一大堆荣誉证书说:“你有吗?我活到80多岁靠的就是爱好!”

  最担心的是群众的那份不理解

  45岁的史建东长得高大壮实,话不多,干业余文保员这一行有20多个年头了。

  鄞州区文物保护点“七塔寺塔院及僧墓群”是史建东的“责任田”。2003年的一天,听说这一块地方要修建农家乐,史建东就时刻“盯”着。

  没多久,农家乐正式动工了,“他们在遗址上新砌围墙,我上前阻止,根本没人理我。”史建东就马上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鄞州区文管办,遗址也保护了下来。

  事情平息后的第二天,就有人给史建东连打两通电话:“小心点,性命还要不要!”这两个威胁电话着实把史建东的母亲和妻子吓坏了,“她们都劝我别干了,但我觉得,既然干了业余文保员,就得一直干下去”。为这,母亲和妻子好几天都不跟他说话。

  “其实威胁电话我倒不怕,我担心的是大家的不理解。”史建东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发生后,村里也有一些闲言闲语,“有一部分人怪我多管闲事,挡人财路。”

  沉默了一会,史建东坚定地说:“我做的这些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确实是惠及子孙的好事,我相信大家迟早还是会理解我的。”

  文保工作很大一部分要靠业余文保员

  “鄞州区不可移动文物1985年前是50处,到了2010年上升到862处,以及录入国家数据库1959处。”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谢国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人员编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文保工作很大一部分要靠业余文保员。”

  谢国旗表示,成立业余文保员联合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联合会成立以后,我们会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业余文保员的工作热情,也会对这些文保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业余文保员联合会的成立,使得文物保护从业余文保员的散兵作战过渡到了“抱团”作战。“联合会下辖7个协会,根据各位文保员的特长进行分工。比如,相对空闲、随时都能被召唤的就加入突击队,可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有文艺特长的,就加入宣传队,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观念。”谢国旗表示,“138人只是首批会员,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