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01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件古砖瓦都有宁波的历史印记

邵宏国4年收集的300多件古砖瓦昨起展览

  邵宏国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古砖瓦。记者 胡龙召 摄

  □记者 梅薇 通讯员 李本侹

  

  40岁的邵宏国有个爱好,那就是收藏古砖瓦。经过4年的收集,他已经拥有300多件古砖瓦。邵宏国说,这些古砖瓦上,都留有宁波的历史印记。

  昨天,宁波服装博物馆和鄞州区收藏家协会为他办了个展览,名叫“椽檐遗珍———四明古砖瓦展”。展览就放在宁波服装博物馆内,展期3个月。

  专门租房子安置古砖瓦

  邵宏国对于古砖瓦的情结,源于年少时,“那时,农村烧砖窑,经常去山上取土。”邵宏国也能跟着翻出些古砖古瓦,就拿回家藏着,“就是觉着好看。”

  重拾这一爱好,是在4年前。当年,邵宏国偶然路过鄞州洞桥时,一个村里正好在拆一座老房子,“老房子是清代的,拆下的瓦当非常漂亮。”有心的邵宏国就把这些瓦当搬回了家。

  “这是‘双龙捧寿’瓦当,在清代比较常见,算不上珍贵。”但邵宏国却很珍惜,他告诉记者:“虽然老房子消失了,很让人痛心,但留下的瓦当总能证明些什么。”

  这些年,邵宏国经常在外面跑,用他的话说,“一有闲,我就骑着电瓶车到处转。”他的这些古砖瓦主要来自两个地方,“拆老房子时人家不要的,也有洗河时,我从河床的土堆上捡来的。”

  记者留意到,邵宏国的两只手特别粗糙,上面还有道道口子,他憨憨地笑了:“没办法,这双手老接触烂泥,北风一吹就开裂。”如今,邵宏国还专门租了一间房,用来安置他的这些宝贝。

  收藏中有珍贵的瓦当模具

  在邵宏国的收藏中,有五块特别珍贵的瓦当模具。邵宏国感叹道:“那真是万瓦难寻一模啊。”

  记者发现,这些瓦当模具都是用陶烧制的。其中一块残缺的模具上,一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完整的龙纹圆形瓦当印和一个完整的梅花圆形瓦当印。模具的另一面,是一个残缺的滴水印。值得一提的是,这块模具上刻有明确的时间“乾隆十三年九月全房”。

  邵宏国告诉记者,这块瓦当模具是在洞桥一个拆迁工地上找到的,“发现时一半埋在地下。”

  有意思的是,“其中三块瓦当模具也都是在洞桥百梁桥村发现的。”邵宏国告诉记者,当时他去该村拍摄瓦片墙时,无意中发现瓦片墙上放着三块瓦当模具。瓦当模具的主人———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告诉他,这些都是闲置没用的。邵宏国眼睛一亮,当即就出钱买了下来。

  瓦当模具集中在洞桥发现,“这是不是说明,当时洞桥一带可能有生产瓦当的作坊呢?”邵宏国表示。

  人面纹瓦当句章考古时也曾有发现

  邵宏国收藏的古砖瓦中,年代最早的当属汉代的吉语砖,上面清晰地印刻着“左阳遂右富贵”六个字。

  “这是人面纹瓦当,年代估计是三国到晋代。”邵宏国给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两块人面纹瓦当,一块比较完整,一块已经残缺不全。记者发现,瓦当上面人面纹路十分清晰,眼睛圆鼓鼓的,咧着一张大嘴,看上去似乎在笑。

  事实上,当年,宁波在考古发掘句章古城时,同样发现过几块人面纹瓦当,这些人面纹瓦当如今被保存在宁波博物馆。

  说起古砖瓦,邵宏国也是如数家珍:“古代人很讲究礼制,这样的人面瓦当,当时规定只能用于官署、祭祀等建筑。”

  还有一块晚清时期的瓦当,上面的铭文写着“小溪出品”。“小溪就是现在的鄞江一带,这说明,当时小溪有生产瓦当。”邵宏国解释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