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尽人意

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寻解法

  回娜等代表在市实验学校调研体育设施开放情况。 记者 徐佳伟 摄

  □记者 成良田

  

  学校体育场馆能否对外开放,这是很多宁波市民的企求。不过,虽然政府层面在推进这项工作,但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情况,离市民的需求仍有不少差距。2月3日,市人大代表回娜、朱升海、张国波前往宁波市实验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情况,寻找好对策。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空间很大

  代表们在学校体育场就和学校负责人聊起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

  “学校体育设施都开放吗?何时开放?都能进吗?”回娜代表问。

  “现在是五点半放学,室外体育场晚上六点对外开放。社区居民都可以进来。”市实验学校校长於宏华说。

  “开放后,来锻炼的人多吗?”张国波代表问道。

  “现在冬天人相对少些,夏天来锻炼的比较多,晚饭后操场上经常是黑压压的一片。”於宏华说。

  朱升海代表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以前就住在学校对面的小区,晚饭后也常来学校散步,发现锻炼的人还不少。后来搬到江北的惠贞书院小学部,也常去锻炼。人多说明市民需求很大。

  “现在政府拿不出这么多资源建体育场馆,而学校又有这么多资源,闲着也是浪费,如果能够对外开放,可以缓解市民参加锻炼的供需矛盾。”朱升海代表说。

  不少学校不对外开放体育场馆

  一边是强烈的锻炼需求,一边却是大门紧闭。

  早在2009年我市就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但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因为各种“顾虑”,不开放或者有限开放。

  “我住的地方就不开放。”回娜代表说,她住在永寿小区,想去附近学校锻炼,但总是吃闭门羹。

  记者昨日随机调查了5所学校,结果有3所学校的体育场馆不对居民开放或者有限开放。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率不低。不过,对不少市民来说,实际体会与数字仍有不小差距。

  据调查,学校不愿开放主要是因为管理、安全和设施维护压力。即使已开放的学校,校长们也在抱怨开放后“压力很大”。

  於宏华说,体育设施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前来锻炼者的素质确实需要提高。开放后,操场里往往留下很多垃圾,甚至有小孩的大便、尿不湿。不得已,学校只好增加一名保安和保洁员,两个人的工资每年得四五万元。

  采取第三方管理模式破解难题

  朱升海代表说,市民对校园体育场馆开放的呼声很高,学校应该打开校门方便居民锻炼。此外,也要呼吁市民提升素质,爱护体育设施,文明锻炼,这样学校开放的顾虑就小了。政府也要对开放的学校加大补贴力度,以用于因开放带来的人力、维护投入。

  回娜代表表示,可以引入居民自治的方式,让附近居民成立管理小组,轮流值班管理。如果全市都有类似的组织,还可通过评比考核、奖励先进方式来管理。

  在场的宁波市体育局群体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正在研究“第三方管理”模式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市政府办公厅已组织人员在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调研。

  记者了解到,第三方管理模式于前年开始在慈溪推行。这一年,慈溪部分学校的室内体育馆对市民正式开放;委托一家公司负责对外开放的日常管理、器材设施维护、开放时段水电费等支出,并负责配备市民身份证读卡器、刷卡机等设备,建立第三方管理信息平台,确保市民凭卡入校健身。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