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山路综合整治春节后全面启动

东起世纪大道、西至机场快速干道,预计明年年底基本完工

  本报讯(记者 谢昭艳 通讯员 吴培均 高学根) 记者昨日从宁波中山路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了解到,春节假期后,中山路综合整治将全面启动。工程东起世纪大道、西至机场快速干道,全长9.2公里。

  中山路自古以来就是宁波城市中心主轴,见证了宁波的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历来以商业发达而闻名,享有“浙东第一街”的美誉。但由于多年未实施更新改造,公共设施和景观绿化等逐步老化,加上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路面破损等原因,现在的中山路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轴的地位不相适应。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山路整治工作,在“两心一轴”城市总体规划中,将中山路综合整治作为关键环节和抓手。当前,东部新城核心区基本建成,启动中山路综合整治,从而以线带面、全面推动老城有机更新,促进东部新城和三江片核心区联动、融合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轨道交通一号线投用,以及快速路网、打通断头路、拥堵卡口改造等一系列项目建成,也为分流交通压力、保障中山路综合改造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已启动交通导改设施建设,节后将全面启动地下管线改造和市政工程施工。今后中山路综合整治各重要节点设计将及时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预计2015年年底完成半幅道路改造,2016年年中实现全线恢复交通,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工程建设,重塑“浙东第一街”的风采。

  改造后的中山路全线宽度达42米、双向六车道、全线设置公交专用道。全线形成历史文化遗址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城市道路、步行街区、休闲广场、滨水空间、景观绿地互相协调;大型广场空间、商业商务环境和三江口特色城市景观相匹配;沿线望京路路口、阳光广场等重要节点努力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赏花;改造并提升三江口、西塘河、樱花公园等滨水开放空间的景观效果;优化沿街照明,营造城市夜景特色。

  施工将这样进行

  交通组织方案

  将按不同施工时段及时公示

  施工期间原则上先围挡南半幅进行南侧道路施工,待南侧水泥混凝土层施工完成后,逐段开放南侧交通,同时对北半幅进行围挡施工,围挡拆除后,统一进行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设及两侧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修整。预计南侧总体封闭施工时间9个月,预计北侧总体封闭施工时间8个月。单侧围挡完成后保证施工路段至少“4机2非2人行”的通行条件。围挡区域人行道原则上设置在商铺侧。

  南北向主干道、次干道穿越中山路路口进行保通,支路及单位、小区开口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交通组织。施工期间,首先保障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基本通行条件,做到公交优先和慢行优先,并保证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的正常进出。

  具体交通组织方案将按不同施工时段由交警部门及时进行公示。同时,施工期间还将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跟踪研究,并对中心城区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优化调整,保证将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降到最小。

  中山路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掘,中山路附近最早的居民出现于西汉。

  明代时,今天中山路西门口(古望京门)至东门口(古东渡门)的道路称为大街。

  清雍正年间,以贯桥为界改称鼓楼东直街和鼓楼西直街。

  光绪年间统称为鼓楼大街。

  1925年,鼓楼大街修整,东西段分别改称东大路和西大路。

  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中山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中山路曾改名为东方红大街,后复名中山路。

  80年代,中山路西延,原西郊路并入中山路。同一时期,江厦桥修建,江东区大河路、东郊路并入中山路。

  90年代,中山路进行改造并继续延伸,形成目前双向4车道的规模。

  综合整治四抓手

  一、优化公共基础设施

  道路断面优化和桥梁改造。通过改造,合理调整拉直中山路走线,道路红线全线宽度达42米,双向六车道、全线设置公交专用道,拓宽人行空间,高品质塑造人行道和建筑后退的商业空间。通过拆除重建、加宽等方式对西郊路桥、西门板桥、甬港北路以东1号桥、甬港北路以东2号桥、洞桥、过旧桥、太古桥、七里垫桥、史家桥、魏家桥等10座桥梁进行改造。

  突出“公交优先、慢行宜人”,着力强化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系统有机衔接,努力打造“公交+轨道”、“公共自行车+轨道”、“停车+轨道”的绿色交通体系。结合轨道出入口及公交停靠站,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结合绿化广场配建停车场,拟新建停车场3处。在西门口、阳光广场、樱花公园等开放空间,设置公交首末站或换乘场站,全线设置公交专用道。在轨道交通鼓楼站、福明站等10个沿线地下过道的基础上,计划新建碶闸街地道、文化路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形成更加完善的行人过街系统。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高标准改造或新建雨污排水等防汛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等公共设施。同时按照地下空间“共建共享”要求,全面整合电力、电信、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供水、热力等管线。优化沿线的城市公共标识设施。统一整合完善道路导向、交通指示、文明提示等城市标识系统。在街道上统一设立重要文物古迹、文化景点的导引标识,有机串联沿线历史文化景点和遗存。标示设施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同时具有双语功能。

  二、实施沿街整治更新

  按照中山路综合整治的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功能和形象定位,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部分沿街建筑实施整治更新。依据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确定重要区域和节点的建筑要求,逐一设计、逐幢更新。保护沿线历史建筑、纪念性建筑。规范广告店招及各类沿街设施。采用TOD导向开发模式,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开发计划,根据建设条件,逐步对沿街的旧城改造区块进行功能置换和开发建设。

  三、提升景观绿化品质

  高标准进行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改造沿线部分绿地空间,重点实施三江口、西塘河、后塘河滨水公园和环城西路路口、望京路路口、卖鱼路路口、阳光广场等重要节点公共绿地,整理街头绿化、增加行人休憩空间,努力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赏花。规划新增西塘河绿地、环城西路口东西节点绿地、铁路西侧节点、万安桥西侧绿地、卖鱼路路口以及望京路路口等配套绿地。全面改造和提升三江口、西塘河、樱花公园等滨水开放空间的景观效果,同时结合三江六岸提升改造,新建江厦桥东、西两侧过街地道。优化沿街照明,营造城市夜景特色。保护、挖掘沿线重要文物古迹,使中山路成为串联城市重要旅游文化景点、公园、河道和传承宁波文化历史的主轴。

  四、优化沿线业态分布

  统筹布局特色业态,鼓励引导业主提升现有核心区中心商业广场和顶级休闲商务区,对部分建筑进行首层功能优化,积极规划组织地下空间开发。做精做强商业楼宇经济;优化疏通相邻道路交通网络,完善周边街巷停车设施,形成舒适通畅的慢行网络,建设高品质商务街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