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01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孔子到底想表达什么

———读鲍鹏山的《孔子如来》

  □禾 刀

  

  《论语》里的文章早就进入了课本,“孔子”近年也持续走热,许多读者随口就能道出几句《论语》来,但真正读懂孔子其实并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大抵在于:《论语》文字简练,似乎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空白;距今数千年,孔子所处时代的字词内涵跟现在比较起来也有了明显的区别。虽然时下关于孔子的著述甚多,但如何将这些简短的文字,准确地置于历史现场,身临其境并恰如其分地进行解读则并非易事。

  《孔子如来》的作者鲍鹏山教授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研习《论语》多年,曾出版《论语导读》、《孔子传》、《说孔子》、《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有关孔子的著述。辑入本书的七十多篇文章,是作者在《光明日报》三年多专栏写作的结晶。复旦大学傅杰教授认为鲍鹏山教授解读孔子的不同寻常之处主要有两点:即力求“知识正确”———对史实尽可能作客观的叙述,力求“价值观正确”———对是非尽可能作明确的判断。

  许多人知道“三思而后行”语出孔子,也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思维习惯。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孔子后面还有句话“再,斯可矣”,意即“考虑两次,就可以了”。鲍鹏山教授认为,孔子此说并非是提倡人们草率决定,而是认为“想得太多,人便退缩,长期以往,人便委琐,便不足观”。事实上,现实生活工作中这样瞻前顾后的反面例证枚不胜数,一些人总是在犹豫迟疑中丧失决断良机。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今天的人们早已将这一生存哲学反复教导初涉社会的子女。不过,孔子反倒认为应当“不逆诈”,也就是不搞有罪推定,不事先怀疑对方的动机。

  “诚信”一词在今天很火爆,但怎样的“诚信”才是孔子所推崇的呢?许多场合,我们习惯引用孔子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然而,这后面孔子还说了一句“硁硁然小人哉”。鲍鹏山教授认为,愚顽固执一端则是小人,这并非表明孔子不推崇诚信,而是反对这中间的“必”字,认为太过绝对化———不能因时因地因人而适当应对变化,其结果很可能“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从这层意义上讲,孔子所指的诚信并非没有边界,毫无原则,而是有现实条件。

  本书中,鲍鹏山教授对孔子的诸多解读,重点关注了与当今社会联系紧密的许多热点,比如孔子反对“以德报怨”,认为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服从的权力”并非纯粹的“舶来品”,孔子对话鲁哀公时就曾指出“如果把邪曲的人置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不服从”;父亲偷羊,儿子证明,这有碍亲情伦理,在孔子看来,这并非真正的道理所在……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著述只是刻意拔高研究对象不同,鲍鹏山教授在以通俗语言严肃解读孔子的同时,并不认为《论语》中孔子句句均金言,反倒从中嚼出一些语句既无甚文采也无甚道理,认为这恰恰“是圣人的脆弱与无奈”,“(对)圣人,有时也需要凡人的宽容”。这一点,不仅孔子,历史上的任何先哲也难逃这一人性的规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