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每逢宁波老年大学招生,许多老人就会早早地守在报名点,争抢学习名额(资料照片)。记者 龚国荣 摄 |
□记者 成良田 通讯员 陆灵刚 本月开始,《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 《条例》从宁波终身教育的教育内容、保障措施、监督与奖惩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举办老年教育培训机构,规定企事业职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转换制度等。 昨天,宁波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条例》中的重点和亮点。 老年学习者:谁来保障我的学习 【呼声】“工作时想学习没时间,如今退休了,有时间了,又不知去哪儿学?老年大学报名能报进吗?” 【条文】《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老年教育资源,优化老年教育布局,重视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教育、民政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丰富老年人生活、增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型、休闲型和保健型文化教育。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举办老年教育培训机构。 解读 宁波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120万,占市人口总数的20%以上。从现实来看,由于我市老年教育起步不久,教育覆盖率还不高,老年大学存在“一席难求”现象,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条例》强调政府要合理配置老年教育资源、优化老年教育布局、重视老年机构建设,依托社区建立健全老年教育体系,实现老年教育社区化,为宁波老年教育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这是《条例》突出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业余学习者:谁来圆我的学历梦 【呼声】“业余时间在终身学习网上学了不少课程,这些学习能认定吗?在不同地方的培训课程能互换和累积吗?” 【条文】《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利用终身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鼓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行业协(学)会通过终身教育学分记录方式开展各类培训。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解读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和学分银行建设是关键环节,学分银行将以基层市民、新市民和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市本级将加紧制订学分银行各项标准,加快课程分类,加强资源建设,在慈溪市学分银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市民学分银行建设之路。 终身教育“立交桥”对于“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有了更多“圆我学历梦”的机会。现在教育种类比较多,电大、网络学院、党校等各类成人教育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可以从体制上打破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隔离与分割。 企业职工:谁来保护我的培训经费 【呼声】“企业老总外出培训,动辄几万花费,而一线员工想提升技能,却没有培训费用支持,这合理吗?” 【条文】《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组织成员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和服务,鼓励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学习奖励制度,支持在职人员接受教育培训。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和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可以依法在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其中用于一线职工的职工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高于60%。 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各类企业要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效益好的企业可按照2.5%提取。 而该《条例》规定职工教育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经费要占总额的60%以上,这对于企业保证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费有很强的操作性。与此同时,也便于监督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原先有些企业领导以“出国学习”为名,占用广大职工的培训费。依据《条例》规定,今后滥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是违法行为。 社区教育老师:谁来认定我的工作成果 【呼声】“我是一名社区学院的老师,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多年,却一直没办法在我专业领域评职称,该怎么办?” 【条文】《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终身教育机构的性质,将从事终身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列入相关系列职称评审。 解读 本《条例》的这项规定对从事终身教育的老师是一个极大鼓励,为加强终身教育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健全终身教育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推进终身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宁波市教育局终身教育与民办教育处负责人表示,以前很多中小学的老师转到社区教育后,职称评不了,这也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现在这个渠道打通了,从事终身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最高可评副高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