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公布的2020年机器人登陆火星示意图 |
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号”计划,日前公布了男女各半的100人候选名单,其中有4名华人入围。他们将和其他候选者一起经过多轮角逐,最后选出的4个人将踏上前往火星的单程旅行。然而,一直以来,外界对“火星一号”就充满了质疑,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骗局。这个太空计划究竟靠谱吗? 科幻大片般的火星移民计划 “火星一号”计划中的时间很紧迫:2018年,向火星发射着陆器和卫星,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2年运送人类定居所需的水、氧气、食品等物资,2024年第一批4名地球人启程前往火星,2025年登陆。 生存环境是残酷的,火星表面全是沙石,寸草不生。人们生活在白色的太空舱内,每人50平方米的空间。舱体里面有休息区、工作间、洗漱区、娱乐区,还有用来栽培蔬菜的温室,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饲养昆虫和鱼类,自己烹制新鲜的美味佳肴。舱体外,竖立着几组面积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定居舱提供电能。偶尔,人们穿上火星服,去外面遛个弯儿。 登上火星并不意味着与地球彻底决裂。他们不仅定期要向“母星”地球发送研究报告,而且要将自己的生活展示给地球人,同时负责回答诸如“在火星上行走有什么感觉”、“火星的日落美不美”等问题。 第一批火星“殖民者”稳定下来之后,地球方面每隔两年会再运送几个人上火星,直到将定居点发展成为一个小村落。 来自荷兰的“火星一号”基金会勾勒出科幻大片一般美丽的图景,成功唤起数万人的太空梦。大家抱着“死在火星上”的决心,报名参加宇航员海选。 数万人报名缴纳上百万美元 “火星一号”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之一、CEO巴斯·兰斯多普今年只有38岁。虽然怀揣太空梦多年,却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1997年,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看着‘火星探路者’机器人在火星着陆,我当时也想登上火星。此后,我一直在追求这个梦想,在与朋友和同事商讨的过程中,疑问一个个被击破。当我解决了最后一个难题时,我变卖了自己上一家公司的部分股份,在2011年3月,开始启动并全职运营‘火星一号’计划。”兰斯多普这样形容自己的初衷。 用“火星一号”公关主任苏珊妮的话说,“火星一号”秘密运行了两年,等到对技术可行性和资金筹集的方式更为确定的时候,才将其公之于众。 在2013年春天,“火星一号”计划完成了面向大众的首秀———10年内送第一批地球人上火星“殖民”,这个大胆的计划仍然令人吃惊。几天内,世界各个角落的人,都听说了这个荷兰非盈利机构,知道他们要在全球海选宇航员,踏上有去无回的火星之旅。 兰斯多普也变成了名人。5个月的时间,吸引了数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报名者。每个人的报名费不算贵,根据国别不同有所区别,比如美国人38美元,中国人11美元。如果没选上,报名费也不予退回。简单计算,“火星一号”收到的报名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仅中国的1万多名报名者就缴纳了10多万美元。预计全球的报名者缴纳了上百万美元。 “火星一号”公关主任苏珊妮表示,选择宇航员有几个关键的标准: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好奇心、信任别人、创造力和足智多谋。日前,“火星一号”公布了第三阶段的100位人选,有4名华裔入选,包括两名中国大陆人。 该计划未来将缩小至只剩下24至40位的人选,然后分成每组有两位男生及两位女生训练,最后选出男女各半的共4位宇航员,于2024年启程赴火星进行单程探测任务。 自启动起就被质疑不靠谱 然而,从一开始,外界就质疑“火星一号”不靠谱,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骗局。 毕竟,代表人类航空技术顶峰、曾经发射数个火星探测器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的“火星计划”也没有这么彪悍。 NASA计划在2020年发射一个新的机器人漫游车,在2030年中期将宇航员送上火星。 外界质疑的焦点集中在资金上。“火星一号”号称第一次送人上火星将耗资60亿美元。如何筹措这笔巨款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技术问题也是人们担心的焦点。这场有去无回的旅程,不会演变成一场悲壮的送死吗? 有专家猜测,之所以是“单程票”,很可能是由于技术限制。以目前全人类的技术水平,从地球发射大推力火箭系统一次耗资要在几千万美元以上,在火星上发射则需要从零开始建造火箭以及发射场、测控系统等,第一批“火星人”返回地球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出具了一份报告,称根据“火星一号”所构想的火星基地生存计划所从事的模拟实验显示,基地密封舱空气在基地开始住人运作68小时后就会出现令人窒息的情况。单靠移民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难以让基地种植的植物和农作物成活。 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认为,迄今为止,“火星一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技术参数,比如人们穿着的“火星服”如何加压,如何冷却等。 即使是一直对“火星一号”鼎力支持的诺贝尔奖得主、荷兰物理学家杰德勒·胡夫特也表示,有很多可能因素会导致计划延期,或者预算大幅超支。 对于种种质疑,“火星一号”项目组不屑一顾:“外界对‘火星一号’有质疑,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有反对声音,任何一个新探索多伴有反对之词。但是,失败主义从未阻止人类踏足月球,开发新世界。” 质疑 公司只有一名雇员? “火星一号”是一家在荷兰正式注册的非盈利机构,旗下还有一家名为“星际传媒集团”的公司负责资金运营。有媒体此前披露称,推出“火星一号”的公司在2011年6月23日注册,雇员仅一人,注册地址是一处民居,也就是兰斯多普的个人住址。 “火星一号”公关主任苏珊妮·佛林肯佛朗哥说,“火星一号”项目并非只有一个人在运作。他们的团队分布在荷兰、美国、加拿大和丹麦。另外,“火星一号”还有顾问团队的支持。除兰斯多普外,基金会还有正式员工7人,分布于上述四个国家。基金会还有26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除此之外,“火星一号”还有7名所谓的“大使”,或者可以叫“代言人”,这些人身份很杂,既有教授,也有学生,还有作家。 如何筹到60亿美元? “火星一号”宣称60亿美元可以将第一批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就算60亿美元真的可行,那么这么一大笔钱,如何筹措呢? 根据“火星一号”网站的介绍,其资金运作模式的前景非常诱人———寻找企业一同经营、寻找赞助商、销售转播权、申请专利的奖金等。 兰斯多普在纽约的发布会上曾经说:“人类首次登上火星,踏出第一步。全球都想看。出卖电视转播权,利用这个模式,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都能生成40亿美元的收入,人类踏上火星第一步这一历史时刻,毫无疑问将有更好的‘钱’景。” 诺贝尔奖得主胡夫特是“火星一号”的支持者之一。按胡夫特的想法,如果“火星一号”真能向世人证明他们可以向火星发射飞船并成功着陆,项目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需要的资金。 火星生存如何保障? 对于“火星一号”的各种质疑,特别是技术可行性,仍然不时见诸报端。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根据“火星一号”的生存计划,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人类在火星基地上只能存活68小时。 这份35页的报告认为,“火星一号”项目利用绿色植物获得氧气的想法虽然聪明,但并不可行。当第一批麦子成熟的时候,生存舱内的氧气含量将引发火灾隐患。如果宇航员想将氧气放掉一些,那就会同时损失必需的氮元素,最后导致窒息。目前还没有太空设备能够将氧气和氮气分离。 对于这份报告,苏珊妮·佛林肯佛朗哥表示“完全不对”。她说,这是麻省理工学院一些大学生搞出来的,是一群本科生写的。他们对“火星一号”计划的猜测完全不对,跟“火星一号”的设计完全不同。“麻省理工报告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会出现”。 至于“火星一号”何时能将人类运送上火星并安稳生存,胡夫特表示自己“没法预测”,不要纠结于最后期限,继续努力,反而更加现实。 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