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阅 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0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遇见一个平易近人的王阳明

———读杨东标的《此心光明———王阳明传》

  □徐海蛟

  

  一部好的作品,它具备自身的气息。就像一个别样的人,会让你一眼从众人中分辨出来。杨东标先生《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就是一部这样的书。在传记文学充斥着图书市场的今天,翻开《此心光明———王阳明传》,我读出了一种久违的欢喜和感动。《此心光明———王阳明传》剔除了当下某些传记文学那种浮躁媚俗和哗众取宠的气息,也剔除了那些所谓热门文本热衷使用的炫技、玩味八卦、吸引眼球、拼凑流行元素等手法,而让文本回到了人的本身。作家关注传主王阳明这一特殊生命个体,用一种近乎朴素诚挚的笔调,呈现出一个生命体的生长轨迹。我窃以为这一点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最需要去做的,许多文学传记,同样记录传主生平,关注传主跌宕的人生,却少有生命的完整性成长,若有涉及也是零星片段的截取。

  杨东标先生笔下的王阳明却有了一个完整的命运轨迹,同时也呈现了一段完整的心灵成长史。作家笔触着眼于王阳明生命中重大事件的同时,也着眼于王阳明精神世界的重大转折,从他的孩提时代开始,少年怀揣着圣人之梦,到结诗社于龙山之畔,到二上九华山,感悟儒释佛的融会贯通,再到他哲学思考的最后归结———他自问,我凭什么活着:致良知。这样一来,作家完成了对一个人的完整书写,他的人生悲喜,他的成败得失,他的学说成因,他和这个外部世界的关系,又因了这样的关系,这些生命的经历都转变为他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进而构建出一个巍峨的精神殿堂,这一切都是作家企图在自己的文本里梳理清楚的,并且也充分地做到了。整个文本就像一条清澈的大河,在时间的进程中,千回百转,但流向格外清晰,那些细小的枝节,最后都汇聚而成,构成一种生命厚重的回响,并抵达了一个明亮的彼岸。

  这么说,是对《此心光明———王阳明传》的一个整体观感,其实我也不禁想问杨东标先生是如何用他的笔促成了这一切,如何用他的文字给我们带来这个质朴而不失灵动,诚挚而不失诗性的文本的呢?这也正是我一直在自己的写作中想要弄明白的事情。但同时,多年的阅读和书写经验告诉我,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不是“天上掉馅饼”那样简单的事。它必须是集合了诸多的机缘才得以完成的,就像一棵春树,得扎根在深厚的土壤里,具备暖阳的光照,得有清风雨露的抚慰,得汲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这样才会有一树的繁花,到秋天才会有甘甜的果实。从表面看,我们或许觉得是杨东标先生找到了《此心光明———王阳明传》这样一个文本,找到了王阳明这位已走入历史深处的家乡大儒。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何尝不是这部书在一种特别巧妙的机缘里找到了它的书写者,何尝不是这个时光深处的故人穿越了几百年的风雨和沧桑,找到了他的知音。杨东标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戏剧家,又是一位精于历史研究的文化学者,还是一位散文名家,这些因素都成了《此心光明———王阳明传》这部作品的先决条件。而在写这本文学传记之前,杨东标先生于2005年开始创作《王阳明》剧本,我觉得这是一种巧妙的机缘,十年前,他就与王阳明接上了头。透过历史的烟云,他看到了王阳明孤独的背影,看到他的命运起落,看到他的困惑和彻悟,看到他的担当和良知,这一切就像种子一样埋伏在作家心里。有一天,它们以一种文学的方式破土而出,它们在春风过后,荠麦青青。《此心光明———王阳明传》这本书确实带着作家自身的气质,既有一种小说的叙事节奏,又有戏剧特有的跌宕起伏,还有文化散文的层层剖析、娓娓道来。全书十六章,每章又由很多个小节构成,这样的结构形式在阅读上给读者带来轻快、不拖沓的观感。当然,《此心光明———王阳明传》的那种阅读轻快感,并非全是结构形式的功劳,作者在语言上也把控得很是简约:短句,天然,不加修饰,用一种素朴的方式讲述王阳明的一生,讲述我们印象里高深莫测的心学。那些时间的阻隔,事件的阻隔,认知的阻隔都在作家的叙述里得到了消解。道不远人,当作家和传主完成了心灵的神交,读者也就遇见了一个平易近人的王阳明。

  最后,我不得不提到杨东标先生写这本书所耗费的精力是惊人的。那天,在他家的小客厅里,我特意提出要看看他的《王阳明全集》。确实如杨东标自己坦言,这两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上下两册的《王阳明全集》,是他写作的主要参考依据。两本竖排的古籍已被他读破了,翻开书页,里面密密麻麻全是红笔的批注。我想他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寂静里,在翻来覆去的字里行间找寻里,才遇见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王阳明的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