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声 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15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世界中的人性芬芳

  □何斌

  在宫斗剧、网络剧、情感剧、魔幻剧和抗战神剧成为荧屏主流的当今,这部描写上世纪70年代人们“苦难与尊严、青春与爱情、奋斗与梦想”、充溢着满满诚意与人性芬芳的《平凡的世界》,给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带来了久违的感动。这部电视剧的诚意,从外在情景的搭建可见一斑:几乎重建上世纪70年代戏里的村庄和县城,甚至重新修了一段铁路、建了一段水坝、搭了一个被洪水淹没的城市一角,从农家的针线盒、铡刀、秸秆、石磨等小道具,到窑洞、庄稼、黄土高坡等大背景,都重新还原了当年陕西农村的一角,力求镜头能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具有历史气息的深刻意义。

  在传达名家路遥这篇名著的灵魂和内核精神上,《平凡的世界》最震撼人的,是洋溢全剧的人性芬芳。特别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还有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他们在身处苦难、面对困境时喷薄而出的人性芬芳,令人动容。

  孙少安:有悍性的责任与尊严

  剧中的主要人物孙少安,是那个年代陕西农村的“精英”,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双水村生产一队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在生活上却屡受重创。

  13岁那年,孙少安以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被县初中录取,但为了帮助父亲孙玉厚支撑起失去母亲、风雨飘摇的家,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辍学务农;他与青梅竹马的田润叶两情相悦,却面临自己是农民身份,润叶是县城中学的老师身份,且受到各方竭力反对的现实,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痛苦另娶山西姑娘贺秀莲;为了能在那个荒唐的岁月里尽可能让队里的社员多一些口粮,他将队里的边角料田作为猪饲料田分给队员作为自留田,却被村支书田福堂告发而受到公社的批斗;他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试图让自家与双水村摆脱那穷到了骨子里的生活,却久久不能如愿……

  为了让自己的家不至于破产崩溃,孙少安毅然承担起了对整个大家庭的责任,努力通过劳动来改变自家的境遇,以维护自家在双水村的尊严,维护弟妹们在外读书的尊严,后来办砖窑厂、箍土窑洞,摆脱“烂包”日子,其“源动力”也是为了赢得作为人的尊严。

  难能可贵的是,孙少安的责任与尊严并不狭隘,他对村民的困难和不幸感同身受,促使他不由自主地担起出手帮扶他们的责任:为了让村里困难的人家买得起化肥,他不顾妻子的反对甘冒风险多招募劳动力;当他第二次创业取得成功时,面对在他初次创业失败时对他落井下石、追逼索债的村民,他以德报怨,让那些穷困的乡亲再来厂里做工,赚几个买化肥钱……

  这,就是有悍性的责任与尊严。

  孙少平:谱写温暖的人性佳话

  在县城上高中的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因为家境贫困,每天吃饭连最差的“丙菜”都买不起,只能等别人吃完后悄悄地拿两个黑面馍馍泡水充饥,内心敏感而自卑,他与他境况相似的女同学郝红梅就是这样同病相怜而互生爱怜的。

  但大量的阅读与生活的历练,让这个自卑的小伙子逐渐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他的人性之光,不但使自己充满魅力,也温暖了他周围的人。

  当郝红梅在感情上与他疏远,转而亲近同班的“纨绔子弟”顾养民时,他的理性让他赢得了包括郝红梅和顾养民在内的全班同学的尊重;当他冒死救起差点被洪水冲走的同学侯玉英后,不以“救命恩人”自居,坦然拒绝了侯玉英的爱情与她父亲让他到供销社工作的邀请;特别是在毕业时,当郝红梅因为一时糊涂偷拿了供销社的手帕,面临被学校处分、身败名裂的时候,他找侯玉英的父亲说明情况,并垫付了钱款,保全了郝红梅的面子与毕业证书。虽然最后还是因为侯玉英父亲的失信,断送了郝红梅与顾养民的感情,但孙少平的人格魅力,令侯玉英父亲这样有生活阅历的人也对他钦佩有加,同时征服了同班女同学田晓梅的心。

  这,就是贫瘠岁月里一段充满人性温暖的佳话。

  贺秀莲:真实自然的至善至美

  在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妇女真实自然的至善至美。这个没有读过几年书的农村妇女,对婚姻的想法是“只要有合心的,山南海北都愿意去”,当她第一眼看到孙少安时,就认定这个好后生就是她要找的人。当孙少安将自家的生活窘境向她和盘托出,准备离去的时候,秀莲不顾一切地将孙少安扑倒在地,咬破自己的手指,将鲜血画在少安的手掌上:“少安哥,你命短,我给你延上,只要你愿意娶我,我就心甘情愿地跟你走,只要是我秀莲愿意,我不嫌穷,谁也不能说啥,再说了,这穷啥怕什么?穷又扎不下根,将来我来帮你家过光景。”这段朴实无华的“山盟海誓”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这个不要一分彩礼,且美丽贤淑、大方阳光的姑娘嫁到孙家的破墙烂院后,为丈夫和这个大家庭心甘情愿地付出,她热爱劳动,像亲人一样照顾孙少安的弟妹和长辈,最终她与丈夫一起终于让孙家摆脱了曾经挥之不去的贫困。甚至可以说,吕一演绎的秀莲形象是全剧最丰满、最成功的“戏眼”。

  田福军:除了先人不要给别人下跪

  在《平凡的世界》里,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是个少有的至情至性的改革者,他对底层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并竭尽所能为他们办实事。他说过:我们决定不了国家的命运,但是我们应该有一双分辨黑白的眼睛。他对那个年代令农民困顿不堪的政策和一些领导坚持执行错误政策的行为极其反感,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倾一己之力帮农民减轻负担和痛苦,哪怕受到批判与打击也在所不惜。

  在石圪节公社,田福军了解到公社干部坚决执行“上面”的政策,抓了100多个所谓搞投机倒把、发牢骚的农民强制劳教后,不顾上上下下的反对立即放人,他还对叫他青天大老爷、给他下跪农民说:不要叫,不要跪,今后你们除了自己的先人,不要给任何人下跪;他一个人到县里的几个山区村调研,村民食不果腹、采观音土充饥的惨状令他痛心疾首,果断下令拿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用”的战备粮发放给村民……

  这些“违反政策”的事,让田福军受到了批判,被勒令停职到外地“学习”。在停职期间,他还冒着大雪骑自行车跑了几十公里的山路,去一个公社将100多名被抓来劳教的农民全部放了……田福军的行为,已经很难完全用党性、“官性”来解释,这也源自他内心深处不泯的人性,源自他始终知道自己是谁———不是什么父母官,而是老百姓的儿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