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五年宁波要建设成什么样

构筑“连山、串城、面海”的城市生态格局
布设七条总长约278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记者 谢昭艳 房伟

  

  近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总规)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昨天下午,市政府举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新闻发布会。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未来五年我市将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城市格局和城镇体系,全力打造港口经济圈,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本次总规确定了宁波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为395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从上版总规批复的312平方公里调整为42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方向在进一步完善东部的基础上,重点向西向北发展,适度发展南部。

  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国务院在此次批复中,突出强调宁波与上海、杭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并把港口建设排在了第一位,明确提出“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

  那么,如何落实和推进这一目标呢?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之一,宁波—舟山港已是全球货物吞吐量第1位和集装箱吞吐量第5位大港。”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王洪平表示,宁波—舟山港具备建设国际深水枢纽港的巨大优势。

  依托这一天然优势,去年我市提出了加快构建“港口经济圈”,就是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以宁波市与腹地城市群为载体,以综合运输体系和海陆腹地为依托、以港口产业链为主要支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切实推进宁舟一体化。

  在今年的“两会”上,我市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建立完善“宁舟一体化”体制机制,把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作为宁舟一体化的基本服务平台,并让宁舟先行承接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推广,将上海自贸区和“两个中心”相关政策率先向宁波—舟山港延伸、复制,全面推进口岸、贸易便利化改革,希望国家支持宁舟建设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加快沪甬跨海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

  沪甬铁路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计划

  据了解,总规还有一个重点修改的部分,就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宁波与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城际交通。

  根据国务院批复意见,我市将贯彻落实“枢纽强市”战略,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其中,铁路方面将构筑由国家铁路与省级城际铁路组成的对外铁路网络。

  国家铁路将在既有萧甬铁路、甬台温铁路、杭甬客运专线铁路基础上,增加甬金铁路、沪甬(跨杭州湾)铁路、甬舟铁路、沿海铁路货运通道,同时规划杭甬城际铁路,预留甬台温城际铁路,并为远景建设沪甬城际铁路预留通道。

  其中,市民最关心的沪甬(跨杭州湾)铁路也有了新的消息。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市交通委副主任徐国光透露,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并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计划。

  现在走沪杭甬高铁,宁波到上海最快需要108分钟,而作为上海直通至广州沿海高速铁路通道一部分的沪甬(跨杭州湾)铁路,未来一旦建成,设计时速肯定不会低于250公里,这意味着从宁波到上海,仅需半个多小时。

  此外,发布会还透露甬金铁路前期工作已正式全面展开,将在2016年开工建设,作为规划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将开辟宁波、舟山群岛新区通往中西部内陆腹地第二运输通道的需要。

  增加“三区四线”生态空间管制体系

  到2020年,城乡生态格局会变得更美。市规划局副书记、副局长郑声轩介绍,对现有的生态空间强化管制,本次总规还增加了“三区四线”控制体系。

  按照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宁波市域被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三大类型,并分别制订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  

  此外,为了保护各项历史、自然资源,总规还提出了“中心城四线管制”的方案,分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对特定对象进行保护。城市绿线指中心城范围内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位置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蓝线指中心城范围内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主要地表水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城市紫线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历史建筑及其风貌协调区。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布局和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四线”范围内的用地,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理。并首次在市域层面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确保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土地面积占陆域面积40%以上。

  为了避免城市无限制地蔓延扩张,在中心城区设置绕城绿环与城市组团间隔绿廊,使城市空间结构和城乡生态格局相互协调、相互契合。

  同时,注重各县市区的协调和错位发展,营造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乡空间布局。市域构建“一核两翼、两带三湾”的格局,凸显宁波中心城区的核心职能,强化南北两翼的支撑作用,引导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的健康发展,打造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的空间特色,推进卫星城和中心镇加快成为城乡一体化的联系纽带。中心城区统筹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与周边乡镇的发展,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

  而且,宁波将建成“连山、串城、面海”的生态框架,即:一条南北向的四明山脉生态大通道;一条与海岸带相平行、由海岸基干林带构成的生态屏障;三条东西向沟通海陆的生态走廊;六条城市组团间的生态廊道;甬江、余姚江、奉化江、鄞江、剡溪等七条干流水系蓝脉;以及四明山水源涵养区、东钱湖风景林区等若干个水源涵养区、林地生态源和湿地斑块源。

  轨道交通网络规模

  将达到278公里

  对于城市交通问题,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夏海明介绍,到2020年,市区布局更合理,将打造多个区域中心,从而减轻中心的交通压力,从源头避免交通拥堵,城市公共交通将越来越便捷。

  同时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完善城市骨干运输网络体系,布设七条总长约278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新增轨道交通7号线,据悉,轨道交通7号线大致的走向是:从江北机电工业功能区出发,经湾头、江北核心区、江东到东部新城,最后至东钱湖区域。此外,轨道交通5号线将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向西延伸至庄桥区域。这样一来,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将达到278公里。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市域轨道将形成以中心城为中心的放射型市域轨道网络,网络由中心城至余姚—杭州湾、中心城至慈溪、中心城至奉化—宁海、中心城至象山四条线组成,并与城市轨道形成外围换乘。

  同时继续发展常规公交,并不断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和步行道,形成网络清晰、结构合理、快速便捷、绿色环保的城市交通体系。

  城市快速路方面,总体布局为“四横五纵九联”,即东外环路、望海大道—世纪大道、广德湖路、九龙湖大道、机场路、甬金高速连接线、北外环路、通途路、夏禹路(即机场快速干道永达路连接线)、南外环路、鄞州大道、沿海中线、泰山路等。2020年前形成由机场路、北外环路、世纪大道、南外环路组成的快速环线。

  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

  以水为核心

  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在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局副书记、副局长郑声轩介绍,宁波是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以水为核心。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维修,空间不作过多的改变,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规明确,重点保护好大运河(宁波段)世界文化遗产,慈城、石浦、许家山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秀水街、伏跗室、永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天一阁、庆安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建筑。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强化滨海地区规划管控,加强对三江六岸(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水系组成的景观走廊)整体空间形态和滨江特色风貌的控制引导,保护好自然山体、水体,营造集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东钱湖、鸣鹤—上林湖、天童、溪口等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湿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立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对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重点保护甬江口、象山港、三门湾等近岸海域,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污染物,合理控制海洋养殖业的密度,加快沿海绿化、防护林的建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