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声 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孤

失落亲人未失亲情

  □清宸

  

  原以为这部《失孤》会和不久前赵薇主演的《亲爱的》有些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同样是“打拐”题材,同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失孤》明显更具纪实风格。它没有在情节的跌宕上下功夫,而是以高度还原现实的一种影视拍摄姿态,让一个执着寻找儿子的父亲和一个自小被拐卖的青年在茫茫人海中偶遇。一个沧桑,一个青涩,一个担负着一家人的希望,千里单骑,寻子寻遍了大半个中国;另一个只记得老家有铁索桥,有竹林,母亲有长长的辫子,却不知根据这梦境般恍惚的故园场景,今生是否还能和生身父母团聚。

  主人公雷泽宽和曾帅都在多年前就失落了自己最亲的人。人间之痛,莫过骨肉离散。为人父者雷泽宽,一直不停地寻找着。因为“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对得起孩子,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而4岁那年便被拐卖的曾帅同样有不为人知的隐痛:“小时候,我害怕自己长不大,来不及去找自己的亲身父母,我就死了。现在我长大了,又害怕我来不及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他们就死了。”这近乎自我解嘲的寥寥数语,包含了无穷的辛酸与苦涩。片中两位主人公的人生原本全无交集,可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虽然失落了亲人,但从来不曾泯灭亲情。而且两个人结伴寻找真的要比一个人孤独求索好很多。哪怕一起打工,也能嬉闹调笑;哪怕一起露宿,身边也有个能取暖的人;哪怕一起在苍蝇馆子中吃面,也有人会往你的碗中夹菜。《失孤》中的很多细节都给人一种隐隐的暖意,能适可而止,却直指人心。

  影片最出彩的角色就是雷泽宽了。和《亲爱的》里风魔一般寻找儿子的父亲不同,雷泽宽失子15年了,在这漫长岁月中,一切我们所能想象的遭际,也许他都已遇到过。所以影片中,当有人在为他是否还应继续寻找儿子而争执时,作为当事人的雷泽宽却是一副早已习以为常的沧桑面容,自顾自“淡定”地向周围人娴熟分发他的寻子小广告。雷泽宽的典型性在于他代表的是那些孩子被拐卖后的悲剧父亲。但他同时也代表了坚韧、执着的底层百姓。比如他有个小本子,里面记录了“某青年免费修好了我的摩托车”、“某交警给了我200块钱”等在寻子之路上得到的陌生好心人的各种帮助。这说明雷泽宽是一个有传统“滴水之恩,来日当报”思想的朴实农民。又比如雷泽宽的摩托车后座上,原先只插了一面印有自己孩子照片的旗帜,但一路上,他增加了曾帅幼时的照片,还有一个叫“天意”的被拐孩童的照片,这也反映出雷泽宽富有推己及人,“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善良心。不管自己寻子的结果如何,他都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子亲人能相守相聚,这个愿望本身就闪耀着人性动人的光辉。

  而刘德华对该角色的诠释则再一次说明:这个红了30年的香港演员不同凡响。如果说化妆师的努力使得刘天王在外形上更接近农民,那么挑剔的观众最终关注的还是演技。在《失孤》中,刘德华的一个侧脸,一次转身,一份眼神,连双手往背后一绞的这个日常动作,都特别有“农民范儿”。这样的表演必定是由内心而出。那种收放自如,入木三分的真情演绎让观众在刘德华身上感到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的分量。稍嫌遗憾的是:雷泽宽的人物设定是安徽农民,可他张嘴却是一口港普,此点可算是片中的一处小瑕疵了。

  影片的最后,曾帅终于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而雷泽宽则打算继续寻找下去,海角天涯,带着使命一般,信仰一般的父爱,再次上路。摩托车一启动,尾烟漫卷。他身后那面印有儿子两岁时照片的旗帜依然随风猎猎……在路上,雷泽宽遇到了一队行脚僧。他问其中一个僧人:“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找不到了?”这分明是一句伪装成疑问的抱怨。而那僧人的回答颇具禅意:“你找到了,那是缘聚,找不到,那是缘散。你去寻找,那是缘起,而你不找,那是缘灭了!”这句回答是编剧对天底下所有失子之父一种悲悯安慰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