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 在利物浦以北福姆比角的一段海岸线上,特殊的地势、地形,以及岁月沧海桑田的变幻,留下了一本厚厚的时光脚印之书。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人与动物的足迹按照时间顺序被一层一层封印,时光轮转,当海潮再次来袭,几千年前的足迹随潮汐涌动,一层一层的重现再消失无踪。 英国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赶来之时,正好遇见五千年前一个男子的“足迹”,沿着这个男子的“步履”一路追随,他“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群女子在沙地里和小水塘里捉虾,找竹蛏子……”一个恍惚,时间仿若回到了中石器时代,那些错落的脚印就像一部无字天书。 双脚,曾是我们与大地沟通的最好媒介,它能感知大地的温度、能量,通过行走形成与道路的无字契约,代代延续、代代延伸。一条道路,串起的就是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片区域的历史,而道路延伸得越长,世界就会变得越大,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上演,历史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厚。麦克法伦所热衷追随的古路,就是这样神秘的小径。麦克法伦是位出色的行吟歌者,其创作的“行走文学”《心事如山》、《荒野之径》、《古道》倾倒了无数为心灵而阅读的人,斩获了多项知名奖项,它们并称“松散的自然写作三部曲”。本书《古道》为其中最新的一部。 从白垩土径到片麻岩地,再到波涛翻滚的大海、冰封峭立的高山,麦克法伦一路行走,一路暇思,与古往今来的行者对话,与自然的风光、历史的风尘对话。其笔下的文字宁静、奇丽,思想的行走与双脚的行走合而为一,常有如同天启般的文字让人陷入沉思、神游物外。这样的书是适合夜读的,在静谧的时光里追随作者的脚步神游物外,这不论是对书写者,还是阅读者都是最高的礼遇。 作者一路行走,一路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听到种种不同版本的传说,有关大海的“蓝人”、有关古道的“幽灵”、有关秘境的圣景,昔数浮现于作者的眼前。远于“一千英里”的行走,所经之处的历史被作者虔诚的脚步唤醒,幽灵开始歌吟,历史开始诉说,仿若时光中不会消散的声音。很多古道来路已无可追溯,但只要你脱去鞋子,以双脚去碰撞那些古老的路面,用身体力行来感知它的温度,就会重新与它建立连接。作者露宿于古墓之旁,第二天任凭云鹊叫早,将身体交付自然,也只有在这与自然如此亲近的地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澄明、通透,才能听到他人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的情景,与万世万物建立神奇的连接。山峰、石头、小径、古墓、树木,还有亘古的阳光,如同一个仪式,荡涤一个人的灵魂,原始而肃穆。 当走过的路足够远,读过的书足够多,就会发现某些历史文书,不过是片面之词,干瘪生涩错漏百出,而唯有通过自己的行走、探寻、发掘、思考,才能发现历史之外的历史,小细节往往比大事件更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魂,也更能还原一段历史的真相。历史的鹅毛笔写不尽的细腻、丰饶、深厚,唯有用人文情怀才能将之补充完整,为其注入魂魄。 有时候,单纯用肉眼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得到的永远不是真相,太多东西会被时间、空间遮蔽。就像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肉眼望去,它已被现代的道路、楼房占满,陷入千城一面,早已失去了每一座城市应独有的纹理与性格。但假若你借助科技的力量,从高空望下去,那些历史的影子便骤然浮现,它们就像是大地的年轮,从未消失。书中记述,一张于1936年拍摄的航空照片,惊现了这些情景:现代的公路、铁路并排而行,承载着现代的交通工具一路呼啸,而铁器时代的沟渠、中世纪的庄田分界限,还有那个唤发着无限神秘气息的伊克尼尔德小路隐约其间,虽沉默不言却昭示着古老的气息。这是一个今古并存的世界,我们注定无法切断与过去的联系。 古道行走,唤醒的是一代人的人文精神。对于作者而言,行走与古道本身都是意义所在,我行我思故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