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波 戤石岭位于溪口镇西北姚家村,是四明山脉中一座小山岭。姚家村和戤石岭秉承了大山沉默的个性,千百年来,尽管一直在那里,却鲜为人知。不久前,我与文友们相约行走戤石岭,赶赴了一场生命中的约会。 过亭下水库,车子向北行进在沿山的新浒溪公路上。一路上,绿色如翠,鲜花缤纷。快到董村了,绿意愈加浓郁,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自古以来,从雪窦山心西行至东岙,过徐凫岩到余姚市唐田这一线约10公里长的岗岭,常年云雾弥漫,唐代起就有“二十里云”之美称。“皮陆”唱和四明山诗中的“过云”,描述的就是这条岗岭的风光,“云北”、“云南”便是指这条岗岭以北、以南一带。此刻,我们正行进在“浙东唐诗之路”的“云南”之地。 过董村大桥向北1公里,便到了姚家。玉带似的筠溪在村西静静流过。掩映在万绿丛中的姚家,是一个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山村。此刻正是春笋上市季节,许多人家忙着烤笋、煮笋,静悄悄的村里弥漫着笋的清香。一棵200年树龄的老樟树像一顶绿色的巨伞,默默地为脚下的村民遮风挡雨。穿过几幢旧式砖木民房,到了村后的戤石岭脚下,我们开始爬山。 据向导介绍,因“戤”字较为冷僻,拗口,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岩石岭”。不过,上年纪的人仍沿用着它的旧名。山上只有我们一行。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覆着一层厚厚的枯树叶,走在上面,像是踩在弹簧上,脚下发出一阵阵“唰唰”声。山上密密长着高挺的山松、枫香、山樟、板栗……四处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巨藤如蟒。尽管我行走小心,但衣服还是常被荆棘钩住。 山道很窄,一般仅容单人通行,坦处是黄泥路,稍有坡度便以条石铺成石阶。石阶上布满了青苔,石缝中野草、荆棘盎然。经过岁月的洗礼,石阶显出特有的平滑和沧桑。当地人口口相传着关于山道的来历。七八十年前,鄞县杖锡的一个闺女嫁到徐凫岩,为方便女儿出行,父亲倾巨资修建了戤石岭上从姚家到徐凫岩这段山路。走在古道上,我心生感慨,岁月无情,如今虽物是人非,但如山的父爱,将永远温暖着一代代行走古道中的后人。 从前,此山是从杖锡、徐凫岩一带到姚家、董村、栖霞坑方向的交通要道,即“云南”、“云北”的通道。往日里,当地人行走只能凭双脚爬山翻岭。自从30余年前,马路修到了村口,山民们出行乘上了汽车,开上了摩托车,戤石岭自然冷清了。近几年,除了山道边的树上偶尔有背包客们系上的几根彩色布条在随风飘动外,山上已难觅人烟。 古道边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簇簇的紫藤花、杜鹃花、泡桐花和许多不知名的山花,如霞似锦,争奇斗艳,引得蜂蝶狂舞。突然,一大片如火如荼的杜鹃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惊喜之余,许多人童心萌发,采吃起杜鹃花来,酸酸的,甜甜的,呵,还是童年时的味道。不远,一丛丛高大的紫杜鹃,在阳光下灿烂地绽放着,含笑地注视着我们的惊讶。 继续前行,忽见一棵山松雄岸挺拔,直插云霄,一株手臂粗的紫藤树分三枝攀援其上,与松齐高。闹盈盈的紫藤花挂满了整棵松树。旁有一树开着如雪的白花,一紫一白,互相映衬,将寂静的山岭装扮得分外美丽。 也许,最好的风景往往在被人遗忘的地方。不久,向导往前一指:“看,那组戤石。”在悬崖峭壁边,一块十来米高的擎天巨石拔地而起,气势不凡;另一块低矮的石头紧贴着它,它们互相依靠,构成了这道独特的景致。原来,山岭因此组戤石而得名。 听说到了这组戤石,离岗顶就不远了,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左望,透过满山红叶,对面山的悬崖上一挂瀑布飞泻而下;不远处,高塔般的白亭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古道,如天梯般蜿蜒而下,直通谷底。远望徐凫岩瀑布,不觉心旷神怡。 已到了下坡处,眼前是一片粉红色的花海,呵,我们邂逅了樱花林!眼前繁花满树,花团锦簇,这是我见过的最繁盛、最艳美的樱花。赏花之余,我们或赞叹,或拍照,或沉思……一位文友情不自禁地卧在树下,山风吹来,片片樱花似雪般飞了起来,落在地上,落在我们的身上,也落在我们的心上。此刻,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中的诗句一阵阵撩拨起我的心弦: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我终究猜不透,此时此地,与樱花相遇,前世,是我求了五百年,还是树求了五百年? 历时一小时,我们走完全程。离去之际,回眸戤石岭,四月的阳光给它镶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使这座沉静的山岭愈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