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东第一街 繁华道不尽

———中山路的千年沧桑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山路
  唐代咸通塔
  熙熙攘攘的鼓楼步行街
  永丰库遗址公园

  主讲人:陈鸿

  有着“浙东第一街”美誉的中山路,是宁波这座千年古城的中心轴和标志之一,见证了宁波的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7月开始,市政府计划将在3年内,投资45亿元对中山路实行道路改造、街景整治和环境景观提升,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千年变迁

  西汉时期,从西门口至东门口一带的中山路区域还是偏远之地,只有零星的先民居住。唐大历六年(771),鄮县县治从小溪镇移到三江口,宁波城区迎来了飞跃式发展。公元821年,新任明州刺史韩察到任后,在今天的古楼步行街、中山公园一带建立了子城,成为宁波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正门前这条路自然成为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这就是中山路的前身,逐步成为城市繁华的商业街道。

  明朝时,今天中山路西门口(古望京门)至东门口(古东渡门)的道路称为鼓楼大街。清雍正年间,以贯桥(现在中山路和解放路交界处原有一座桥,称贯桥头)为界改称鼓楼东直街和鼓楼西直街。光绪年间统称为鼓楼大街。在清末手绘的《宁郡地舆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受江南水乡纵横河道影响,只有鼓楼大街是唯一一条东西贯通的街道。

  民国十四年(1925),在全国响应孙中山先生大拆大建的倡议下,当局对宁波千年古城墙进行为期5年的拆毁,并对鼓楼大街进行重新修整,其所需砖石基本来自拆毁的城墙,竣工后的东段称东大路,西段称西大路。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此路定名为中山路。

  1957年,中山东路向东延伸100多米至江厦街,路的宽度从16米拓宽到了22米。“文革”期间,中山路一度改名为东方红大街。“文革”结束后,又恢复中山路本名。

  改革开放以后,中山路迅速变长变宽。上世纪80年代,孝闻街至西门口一带的中山西路从22米拓宽至28米,并西延将原西郊路并入中山路。同一时期,江厦桥修建,江东区大河路、东郊路并入中山路。上世纪90年代,中山路拓宽成双向4车道,并向东延伸至世纪大道,向西至丽园北路,全长9.2公里。

  随着城东城西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时代的到来,位于海曙区和鄞州区境内的望春路和望春西路又更名为“中山西路”。至此,中山西路西至宁波绕城高速,中山东路规划至盛莫北路,全长达到20.2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十里长街”。

  遗迹丰厚

  作为历史悠久的千年古街,中山路沿线至今还保留着唐天宁塔、元永丰库遗址、明代范宅、清代钟鼓楼、清代望春桥、原中共宁波市委办公旧址(民国)等大量文物古迹,以及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的鼓楼步行街。其中,钟鼓楼、天宁塔、元永丰库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

  中山路与镇明路两大中轴线交会处矗立的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鼓楼是现存的宁波建立并设置州治机构唯一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造型而成为港城历史的象征。明万历十三年(1585)倾圮欲堕,太守蔡贵易重修时,采用了唐代诗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中“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意,改“四明伟观”为“海曙楼”,意取波宁海定沧海为曙。

  鼓楼现存楼阁建筑为清咸丰五年(1855)由巡道段光清所督建。1930年,在清代城楼上构建了钢筋水泥瞭望台和警钟台,并安装了机械报时钟,鼓楼的下部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城楼样式,城楼上建的却是罗马风格的西式钟楼。鼓楼内的鼓楼步行街区域原为明州子城所在,自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筑子城以来,便为历代政治中心,即衙署所在地。

  中山西路206号屹立着一座古朴青黑色的宝塔,这就是著名的天宁寺西塔,是浙江省现存年代最久和唯一的一座唐塔,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此塔原为天宁寺前两塔之一,因塔砖上“咸通四年(863)造此砖记”铭文,故又称咸通塔。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天宁寺周边民房发生火灾,殃及寺院,大火使东塔损害较大,最终在清光绪年间倒塌,仅存西塔。历经多次天灾人祸,寺院光辉不再,只剩下天宁西塔依然矗立。1995年,中山路改造时,由于年久失修,天宁塔风化严重,塔刹、腰檐俱毁,底层外壁外皮砖塌落,内壁四角捣空。虽残损厉害,但外观上仍具有唐代砖塔特征,宁波考古部门对唐天宁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天宁寺塔进行了维修,使天宁塔重焕生机。

  位于鼓楼东侧的元代永丰库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仓储遗址,结构保存基本完整,为研究元代仓储类建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实例,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3月,宁波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准备在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的原市公安局地块进行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发现布局相对完整的以元代庆元路永丰库为核心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机构遗址,并发现了汇集大多数宋元时期江南和中原地区著名窑址的陶瓷器等大量遗物,通过文献考证,可确认该建筑遗迹为元代的永丰库遗址,是当时衙署的仓储机构,是迄今为止宁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发现之一,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后来这里被开辟成“永丰库遗址公园”,从此中山路又多了一道历史文化遗产风景线。

  在2005年—2007年,宁波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中山路改造,为保护唐天宁寺塔,进行了道路和管线让路,并修复了范宅、王宅、徐宅等历史文化建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高达230万美元。宁波注重城市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作为经典案例,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

  繁华商业

  中山路作为宁波最重要的一条大街,历来以商业发达闻名。老宁波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东福园、状元楼、源康布行、四明药行、老三进鞋庄、宁波钟表眼镜店等,均集中在中山路上。旧时甬上人称,扯布到“源康”,听书进“红宝”,下馆子上“东福园”,买药找“四明药行”。据茶漆业大王周仲友之孙周达回忆,他家经营三代的周恒昇茶漆店,就位于现在的中农信大厦,占地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一直经营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邻近就是著名的源康布行和老三进鞋庄,几家生意都极为兴隆。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山路变宽变长,商业业态日新月异。1988年,华联商厦在中山东路开业,这是宁波首家大型现代化商场。此后,新世界百货、金光百货、银泰百货、国际购物中心等数十家大型商场相继进驻中山东路,总营业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号称“浙东商业第一街”。1995年建成的中农信国际大厦高达138米,一度成为上世纪90年代浙江第一高楼。

  新世纪之初,通过改造中山路南侧的成片低老危房,于2002年10月建成誉为宁波“商业航母”的天一广场,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于一体,成为宁波的“城市客厅”。

  位于鼓楼北侧的鼓楼沿步行街,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的仿古商业街,由于深厚的文化背景,逐步成为展览交易甬上古玩字画最重要的商业街。2012年对鼓楼再次进行大规模整修,请中国美院的专家们进行整体设计,修缮了督学府,新建了古戏台。现在,这里不仅有美食、时装、饰品等时尚潮流,还吸引来了许多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技艺展示。

  2014年轨道交通一号线竣工并投入通车运营,使中山路商业也进入了地铁时代。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中山路道路设施、商业分布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山路的又一次大规模整修也势在必行,我们期待着改造后的中山路再次华丽转身。

  本版资料图片 龚国荣

  投稿邮箱:hxx@cnnb.com.cn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