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 旧时有清雅意趣的文人,都喜欢在书斋或厅堂布置清供,藉以怡悦眼目,增添生活情趣。木雕山子是最受文人喜爱的一种陈设摆件。这种用木料雕刻的假山,不但峰峦窟洞的线条流畅,刀法精熟,人物神态也是栩栩如生,模拟出了逼真的山林形态。而这一人为制造的自然环境,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符码,代言着士大夫的情怀趣味。 古人对山的喜爱,缘于儒家文化对山的敦厚人格塑造。《论语》曰:“仁者乐山。”指有仁德的人能够笃守义理,性朴纯厚,故而偏爱沉稳厚重的山。另外,古代的名士除了出仕为官,还可以通过潜居山林,获得高逸的名声。所以园林里的假山,就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寄托了主人悠闲、从容的精神。但由于一部分人的居住空间有限,无法陈设大型的假山,模拟和缩微了自然界的木雕山子,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种室内造景。 木雕山子自南北朝时期发端,到了唐宋开始普及开来。北宋苏洵作有一篇《木假山记》,自叙家中有一座木雕山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室内艺术品的喜爱。时人选取造型奇特的木料,就其势,运用传统雕刻技法,营造出纹理繁复的自然山水画面,使之意境深邃,清奇可爱,供人陈设观赏。明清时期,木雕工艺进入到了一个昌盛时代,各类雕刻名家不断出现,木山子也不再限于采用有特殊造型的木料雕琢,而更多使用珍奇名贵的材质,沉香木、紫檀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等名贵木料都被大量应用。工匠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以刀代笔,在咫尺之间雕刻出山峦的嵩岳云岗、璋台危岩的景貌,并在构图的有限空间内,点缀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构建出一种“群山数百里、尽在一景中”的艺术效果,诠释山水园林的符号化生活。 就木山子的题材内容而言,传统题材较为多见,取材于古代名人的画作或著名典故,如山居秋暝、松下问童子、陋室铭、山居图等。还有一种是创新题材,根据工匠的一时灵感巧思创作,于峰峦丘壑间添入人物、动物、景物,画面少有雷同,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工艺技法也是为了题材服务,为了使形象立体化,运刀流畅爽利,恰到好处。这种木雕山子,也更能显示出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尤其是出自于名家之手的作品,明清时期就是上流社会文人及收藏家搜求的对象。 所以,收藏木山子不仅要看材质和所属时代,工艺技法和题材内容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评估指标。那些构图生动饱满、雕刻自然传神、内容具有明显时代性的作品,收藏的价值也会更高。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