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第一次,但是5月30日那天是我经历第一次最多的一天。 第一次到宁波晚报“上班”,参加了“记者早评会”,第一次在报社用餐,第一次坐“海丝文明”号,第一次看无人机,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第一次是去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指挥中心。 进入交通警察局指挥中心,就看到了大屏幕,在这里可以观察全市交通主要道路出行情况。我采访了警察叔叔,叔叔告诉我,他们平时工作很忙,就是为了道路的畅通和人民的安全。节日里,交警就更忙了,常常要放弃和家人团聚。 金家漕小学401班小记者 陈柯羽(证号1505891)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天马行空的念头,因此,妈妈戏称我是十万个为什么。 5月30日,是宁波地铁开通一周年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地铁站。看到身穿制服的帅哥哥,我们就立刻把他围住了。“为什么坐地铁的人这么多?”这是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哥哥告诉我,因为地铁票价便宜,而且速度快,又环保,所以成了人们出行的首选。“那动车为什么一定要在铁轨上开呀?”一听这个问题,哥哥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因为用钢铁做轨道,既结实又经济啊。这下,我明白了。 镇海中心小学101班小记者 邱余泽(证号1519897) ▲我们随着报社老师来到了地铁站。站口刚好有两名工作人员,我们争先恐后地开始了采访。“一列地铁能乘坐多少人?‘海丝文明’号有多少节车厢?一天之内‘海丝文明’号停靠几次?”工作人员对我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让我了解到,专列有“海上丝绸之路”、“海丝驿站”、“老城新生”、“都市之光”、“霓虹下的青春”和“探索未来”六个主题车厢,最多能乘坐约1500人,一天内停靠10次。 广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302班 小记者 孙一文(证号1518636) ▲下午,老师带我们去采访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指挥中心。走进一个大厅,我就被一个巨大的屏幕吸引住了。交警叔叔告诉我们,这些屏幕上显示的交通情况,都是通过我们称之为“天眼”的摄像头传递过来的,而且摄像头还可以360度旋转的,监视着全市的交通情况呢。 我采访了一位交警叔叔。“叔叔,交通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我既紧张又兴奋,小心翼翼地问他。交警叔叔和蔼可亲地回答说:“一般都是在早上7点到8点和傍晚5点到6点这两个时间段。”我还没来得及问下一个问题,其他小记者就争先恐后地提问起来,有的问什么时间段道路是不拥堵的,有的问要是有人闯红灯了你们会怎么处罚等,叔叔都耐心地一一作出了解答。海曙新芝小学202班 小记者 王宜榆(证号1509981) 指导老师 朱竞 ▲在报社老师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房间,这就是宁波智慧交通的“心脏”。眼前监控屏幕整齐罗列,交通干线路口星罗棋布,一条条马路车辆飞奔疾驰,井然有序,如江河川流不息,如长龙蜿蜒曲折,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第一次采访,尽管我事先准备了很多问题,可是因为紧张,我没能好好发挥。交警叔叔告诉我们:天眼智慧交通控制中心于2005年建成使用,可以一目了然地实时监控交通治安状况,一旦发生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安排就近警察处理事故。 看着交警忙碌的身影,我要告诉家人:少开一天车;我要告诉朋友和同学:多乘“海丝文明”号等城市快速轨道列车。宋诏桥小学209班小记者 许张仪(证号1512525) 指导老师 阮美珍 ▲我们一行人坐着大巴来到消防大队。 叔叔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消防大楼里的器材室,里面指挥服、作战服、水枪、云梯、消防扳手等一应俱全。 大楼外是长长的车库,里面排列着五辆红色的消防车,像一个个随时待命的士兵整整齐齐地站在那儿。消防员叔叔介绍说这些消防车虽然长得差不多,可它们却各有各的功能。第一种是器材消防车,里面的消防器材五花八门。第二种是输水车,可以装十二吨水呢,真是一头大水牛呀!第三种是泡沫车,适用于扑救石油等油类火灾,是化工企业及城市消防必备的消防车辆。 接着我们来到篮球场的南边,那里有一幢没有安装门窗的高楼,一条铁索从楼顶悬挂下来,这里是消防员叔叔平时训练的场地。我想:这么高的楼,顺着铁索爬上去滑下来,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邱隘中心小学306班 小记者 张亦舒(证号1510234) 指导老师 朱琼瑶 ▲老师带我们去“海丝文明”号地铁专列采访。来到地铁站,站台上,我看见一个短头发的阿姨,我鼓起勇气,向阿姨问道:“请问您为什么要来乘坐地铁?” “因为没乘过,想来看看。” “那您觉得乘地铁有什么好处呢?” “我个人认为,乘地铁方便,环保。” …… 通过采访我了解了很多事情,比如,地铁从起点到终点要37-40分钟的时间;“海丝文明”号最多可以坐约1500名乘客;每站的间隔大约在一分半等。德培小学203班 小记者 屠画(证号1508779) 指导老师 俞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