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学校高新校区三年级小记者 董阳铮(证号1516402) 游览了慈城几个景点后,我们来到了剪纸室。剪纸对我来说可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开始剪纸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生怕漏下某个动作。只见老师对折红纸,照着说明书,拿起铅笔就往上描,随即又看见老师取来剪刀,按着纹路“刷刷”一剪,碎纸片如满天的红花飘落人间。不等我们陶醉,老师把纸展开,见证奇迹的一刻到来了,一双喜字出现在老师的手上。 我们按着老师的制作方法,一步一步开始了摸索。我看见同学们表情各异:有的索性站了起来;有的正拿着剪刀,边看边比画;还有的已经学着老师的样子,动手剪起了“红双喜”。我先把图画好,反复修改直到满意,然后紧紧盯着图纸,轻轻地用剪刀顺着线条细心地剪。剪完后,我小心翼翼地展开,生怕哪个地方弄断了。 “哇,太漂亮了!”同桌徐艺芸赞叹道。旁边的同学也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老师的话: 这是一节手工课,内容既有趣又有意义。“剪双喜”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习俗,现在“剪双喜”已从原本的“技能”变成了“游戏”。小作者把学剪纸的过程写得尤为详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剪双喜”投入的情感。文章十分注意场面描写,把老师耐心教和同学们目不转睛学的情景观察得十分细致。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新思维学校教师 余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