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两翼山坡上有蝴蝶状的石砌建筑,关卡向两翼山脊线延伸,形成了一道交叉防御能力较强的土城。 记者 龚国荣 摄 |
本报讯(记者 龚国荣 通讯员 朱素珍) 昨天上午,鄞州区文管办邀请50名文保员来到鄞州瞻岐镇方桥村,在现场宣布,当地的狭石岭土城属于明代宁波沿海重要军事防御设施之一,是宁波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设施最完备的古代军事类遗存。 该遗址为东西走向,面向东海,在其上面可望见象山港一带海面。据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介绍,称其为“土城”,是因为其虽然是具有实用性的军事防御的古城墙,但建造工艺比较土气,是用就近而取的不规则山岩碎石垒筑而成。 狭石岭土城遗存总长约3.5公里,通道两侧遗存为高约2.4米的乱石墙,墙体厚达3.5米左右。土城营建森严,关卡向两翼山脊线延伸,似雄鹰展翅于山岗。关卡上,石城、石屋、枪孔、掩蔽体、交通壕、训练场、跑马场、车马道、用水池、粮食加工作坊等一应俱全。两侧山坡分别有南北向的二圈至四圈、近乎圆形的军事营垒遗址,这是乱石砌成的军事构筑物,高1.4米左右,大小不等,内有水流暗沟,由此判断当时内有房屋建筑。城墙上还保存着多孔的枪眼构筑物,枪眼成喇叭口形状,深0.9米、高度基本在人胸前,据此分析,这不适宜机枪和火炮的使用,应为洋枪射击隐蔽孔,这说明当时营地已配备了洋枪类武器装备。一旁的掩体工事可见深0.5米、直径1米多的构筑遗存。另外还有火炮构筑工事。 据史料记载,元朝时的宁波海防以倭寇为目标,以鄞县为中心拉起了宁波府数县的整体联防,“防倭莫先防海”、“海防江防相为表里”,当时人们在海岸沿线山上、岙口设寨隘,岭上置关卡,建立了屯兵、侦察、瞭望等颇为完整的海防长城体系。朱元璋登基后派遣汤和巡视沿海筑城防倭。汤和筑海防工事在宁波建成了明州卫(今鄞州区)、定海卫(今镇海)等4卫10所,各卫又设所城,而瞻岐镇所在的大嵩所受明州卫管辖。卫所制虽完备了陆上海防主体,但海上防御不足,故促成海岸防线不断展开。 “海防长城”成熟于明朝,因明代倭寇在海上非常猖獗,当时在明州造船准备北伐的信国公汤和掀起了浙东海防战略升级的新高潮,为随后鄞地抗倭战斗奠定了“海防长城”的根本性基础。 据鄞州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这里的海岸线有8个烽火台,但大嵩所城至狭石岭没发现有这样的军事设施,再延伸至瞻岐镇合一村才有烽火台。狭石岭土城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彻底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