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学科发展 承担生命之重

———发展中的宁波市第二医院肾内科

  肾内科专家在查房。
  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宁波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团队。

  1981年,率先在浙东地区开展血液透析,是宁波地区大多数医院血透工作的“领路人”;

  1982年4月,成功实施宁波市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开创了我市器官移植的先河;

  1989年,在宁波市率先开展腹膜透析,并首次引入慢性病质量管理概念对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进行管理;

  2000年,在宁波市率先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和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治疗用于危重病人抢救,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这一项项开展实施的医疗技术,可谓是宁波市肾病诊疗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共同的实施“主体”———宁波二院肾内科。它随医院发展的同时,见证了肾病诊疗的变革起伏,并在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长居市肾病诊疗领域的翘楚地位。这一方面得益于宁波二院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则归结于医院170多年的深厚底蕴。

  进入新世纪,接力棒传到了新的医护团队手中,他们肩负重任却步履铿锵,在省内强手云集的肾病诊疗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2008年,成为宁波市透析质控中心挂靠单位;2012年,首次主导完成宁波市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2013年,成为宁波市首个具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肾内科专业,同年推荐为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和培训基地;2014年,在新一轮市质控中心竞争中守擂成功,蝉联市透析质控中心;今年3月,经过省、市两级主管部门选拔,被认定为浙东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这些成绩是荣誉更是责任,是实力更是动力。

  在宁波二院肾内科学科发展之路上,有其多年经验积淀而成的一套运行模式。

  诊疗技术是先导

  服务群众是根本科研创新是动力

  近年来,宁波二院肾内科门诊人数以年均10%-20%的速度逐年增加,住院患者人均费用逐年减少。这一增一减的背后,是肾内科团队在诊疗技术上的术业专攻,在服务患者上的精益求精。他们积极开展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肾保护机制的研究、腹膜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等新技术、新项目。出院患者人数在我市三甲医院中居首位,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还收治了如血栓性微血管病、皮肌炎合并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疑难病例。

  宁波二院自2008年成为市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以来,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每年定期开展透析质控检查,督促各单位按照卫生部透析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整改;举办透析质量控制学习班,强化医务人员的透析质控意识,保证透析质量和医疗安全;协助各透析开展单位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及时督促上报透析数据。为提高我国腹膜透析水平,扩大腹膜透析覆盖面,探索使更多慢性肾衰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可及的腹膜透析治疗模式。

  2013年,宁波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其基层管理模式探索项目》(以下简称“腹透项目”)在浙江省试点地区之一。作为此次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宁波二院牵头负责了我市县级医疗机构腹膜透析专业团队的建设,在技术、专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建立腹膜透析分级网络管理体系。而在2012年,首次牵头完成宁波市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填补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推进“腹透项目”在我市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透析治疗的“标杆”,该院肾内科在临床治疗中,结合我国腹膜透析操作规程(SOP),确定了腹透中心质量管理靶目标(KPIs)。目前在透患者200余例,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则,对腹膜透析病人进行科学管理,腹透掉队率、退出率、腹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服务群众是根本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去年宁波二院与海曙区西门医院、南门医院等建立慢性肾脏病防治社区医疗合作组,通过定期的医护人员培训、患者宣教、双向转诊等形式,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势,将优质资源延伸到基层,提高基层慢性肾脏病诊治能力。

  科研创新是动力

  围绕特色专科有目的地开展基础研究,是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去年,宁波二院专门成立了肾脏病研究所,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确立了以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综合管理为主攻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着力于形成重点突出、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学科技术发展格局。随着学术氛围的浓厚和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科研成果显著,课题层次明显提高。近年来,成功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近10项;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肾脏疾病的诊治与血液净化创新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评价”;承担项目药物临床试验4项;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连续四年主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这些科研项目及继教培训班的开展,不但加强了临床服务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肾脏病学科的学术水平与地位。近三年,肾内科在国内外各医学专业期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4篇被SCI论文收录,标志着肾内科学术研究上的成果进入国际交流视野。

  人才培养是保障

  在人才培养上,宁波二院肾内科采取了外培-内训的模式,构建技术团队。首先以骨干人才培训为核心,将骨干人员派往国内、省内一流医院进修深造;二是依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培养等内训渠道,进行院内人才培育与技术孵化。除承担宁波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和宁波大学医学院、温州医学院等本科生的内科学—肾脏病学的教学任务外,作为宁波大学医学院第一批内科学硕士点,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3名。目前科内的年轻医生均是自行培养成长起来的骨干,无形中形成了一条医学人才“生产链”,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带动效应。目前共有专业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硕士以上学历占2/3以上。肾内科总人数不算多,却是宁波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透析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专家组成员所在科室。

  形成品牌是目标

  学科品牌,是承载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学科优势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宁波二院肾内科发展方向明晰、规划明确,目前已有肾小球疾病(肾活检)、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骨质疏松等亚专科。在院内,学科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依赖;在院外,区域化体系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今年初,宁波二院肾内科经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专家组评审为浙东区域专病中心。这样有针对性的建设,学科的临床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显著提高。宁波二院肾内科将以此为契机,尝试内外整合,把分散而又互相关联的学科有机结合,实现多学科资源共享;同时,以医疗联合体等区域共享中心为纽带,通过分层次、立体化内外协作,实现高效互动。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和效率的医疗服务整体品牌。

  “浙东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的落户,又为宁波二院肾内科在学科发展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既是对该学科过往成绩的认可,更是对它未来发展的期许。宁波二院肾内科主任罗群表示,他们将再接再厉,努力成为医疗技术精湛、服务质量优良、科研教学并进、学术梯队合理、综合实力领先的肾脏病中心,为全市人民的健康福祉再做贡献!

  相关链接

  学科带头人罗群

  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宁波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透析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肾脏病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区肾脏病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专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现代实用医学》编委。对原发性肾脏病,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痛风性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压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通讯员 毛福娟 罗央清 周芳芳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