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洲家园小区保安在巡逻时,不忘和居民寒暄几句。 记者 唐严 摄 |
开栏语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 这些年,我市在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增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效能、提升基层治理信息支撑水平等多方面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今起,本报聚焦“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通过走访众多基层工作者,看看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创新社会治理,用心服务群众的。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张立 包建国 干净的路面,车辆进出一车一卡,门岗处身穿制服的保安正认真登记进出人员……走进位于通达路上的泗洲家园小区,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管理挺规范的商品房小区。 事实上,泗洲家园是海曙区域拆迁地块集中安置小区。早在去年10月交付之初,这个小区也曾有段时间治安案件高发、居民纠纷不断、环卫治理薄弱。那它是如何在短短数月间进行“蜕变”的?昨天,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民情会上居民集中反映问题 泗洲家园小区,共18幢楼房,1401户,住的多是地铁沿线、鄞奉路周边改建、月湖莲桥街等区域拆迁居民。去年10月交付至今,已入住620余户,并有200余户正在装修。 昨天上午,一场民情交流会在小区物业会议室召开,海曙区综治办、段塘街道、社区居委会及物业的相关负责人和热心居民聚在一起,大家说着几个月来的治理成绩,也探讨着棘手难题的解决方案。 “走进小区,看到崭新的楼房、漂亮的绿化,蛮高兴的。可等装修完住进去,傻眼了,小区配套设施实在太少,别说文化、健身设施了,就连社区便民服务点都没有,小区周边没有公共自行车点,最近的公交站点要走很远……”在会上,居民吴师傅谈起半年前的情形,连连吐槽。 居民翁师傅则提到了治安问题,“刚交付时,小区大门是半封闭的,自行车库全开放,也没人管理。装修期间,进出的人员又很杂。我了解过,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小区里一共发生了19起盗窃案件,大家都挺担心的。”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逐一破题 居民反映的问题,段塘街道负责人蔡先生并未否认。他坦言,泗洲家园自去年10月交付以来,由于人员复杂,相关配套设施一时跟不上,管理难度系数较大,由此产生了许多隐患,“今年,海曙区列出了15个挂牌整治的社会治安盲点,其中泗洲家园所在的丽景社区(今年5月刚成立)是唯一一个省、市、区都挂牌整治的地区。” 从今年4月初开始,段塘街道牵头联合多部门对泗洲家园小区进行集中整治,以改变旧有现象,让居民住得安心、满意。 “整治前,我们通过召开多次民情交流会、发放大量问卷表等形式问需于民。经统计,居民提出的数十个问题可以归纳为4大类,分别是治安防盗、基础设施、邻里纠纷和环境卫生。”蔡先生说,找到了居民需求点,接下来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将难题逐一破解。 数月努力后小区治理初见成效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小区治理初见成效。在昨天的民情会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乾龙向居民们作了汇报: “治安方面,小区大门进行了封闭式改造,门禁卡已发到居民手中,物业加强了进出人员登记,地下自行车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在计划中;增设了高清摄像头,临时警务室已开始办公。整治之后,成效也很明显,4月到6月间,小区无治安盗窃案件发生。” “基础设施方面,16路公交已通到小区,其他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点也在筹建中;居民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开园问题由启文幼儿园接管,预计9月底开班;社区办公用房、警务室正在装修,健身设备确定安装区域,预计9月安装;社区医疗站,在联系了卫生部门后,也已排上了议程。” 李主任的汇报,听得居民们连连点头。不过,提出新问题的居民也有不少。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多方加强管理和设施建设的同时,小区居民也参与到了社区管理中。5月底,14位热心居民成立了社区义务巡逻队,从6月1日起,每天都在社区里轮流巡逻。 民情会持续了3个小时,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段塘街道负责人蔡先生表示,安置小区也可以打造成品质家园。接下来,社区会加强对出租房、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新老居民的互动,并加快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以提升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