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时代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供求重构的新探索

  学生和德国专家在工作室讨论设计方案
  学院图书馆
  在日本举行毕业答辩

  “+互联网”的价值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原有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环节,从而实现效率重建;“互联网+”则做到了真正的重构供需。

  ———俞永福

  时下,最流行的名词莫过于“互联网+”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于近日在媒体上发布了宁波市首份“互联网+”报告,揭示了宁波“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实,在该院的人才培养的思维里,早就融入了“互联网+”的元素,即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并满足社会需求这两大办学方向,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与高校的人才供求重构———“互联网+科院”。该院通过免费分享、资源整合、全球互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同时拥有国际视野、具备互联网素养。近年来,该院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一直保持在同类院校的前列,步入了全国高水平独立学院的十强行列。

  互联网+科院

  免费互联网教学资源分享 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自主学习

  互联网+科院的第一特征,是免费分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学院的互联网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校千兆固网和高速校园免费wifi在教学区实现全覆盖,随时随地实现互联网和校园网的接入,百万级电子书籍期刊资源可尽情阅读和分享。

  除了免费的高速网络接入服务外,学院图书馆、学院产学研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电商孵化园等还都向学生开放各类免费资源。如学院图书馆,学生一次免费可借10本纸质图书,借期30天;学院产学研中心所有研究所、工作室都面向师生免费开放和使用;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电商孵化园等向全体学生开放申请,并向申请成功者免费提供场地、网络、水电、创业指导师及业务资源,同时学院还帮助创业学生争取省市区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实现无忧创业。

  教育界流行的慕课,在科院也悄然风行。该院的机械与建筑学院院长蒋亚南教授就在这个酷热的暑假,忙着录制她的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第二批高校网络(MOOC)课程《工业产品开发概论》。而类似的这些精品课程,在学院从台湾引进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上都能看到。目前,该平台一期项目已经完成并上线运行,六个下属二级学院40余门课程(包括毕业设计)已实现网络互动教学,同学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 

  互联网+科院

  资源整合组建电商学院 校园淘老板抱团抢占网商先机

  互联网+科院的第二特征,是整合资源。通过“平台+模块+拓展”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特色。

  浙江的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这也让学院找到了进行人才培养供求重构的突破口:整合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精心打造电子商务学院。2015年初,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商科综合实训中心启用,高大上的密码玻璃自动门,总裁室、园区主任室,模拟政府办事大厅,物流车间、培训室、电商实战OFFICE,各种实训教室一应俱全。该中心设有“贸易中心”、“现代商务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以及“现代服务业中心”四个分区。3月,学院成立了电子商务学院。4月,学院的决策层及在校创业的学生电商代表等30余人,在商科综合实训中心召开了电商教育研讨会,达成了建设电商学院的诸多共识。5月,共识形成了文件,出台了体现打通专业学科壁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扩大学生成才选择权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供求重构思想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运作管理办法》。

  文件出台后,在该院迅速刮起了一阵电商风。学院开辟的电商孵化园,迎来了第一批校园淘老板。所谓校园淘老板,是指毕业留校或在读的从事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的学生及其团队。他们最早从2014年底就开始把自己的创业基地向学院集结。他们的销售领域涉及各行各业。有的做速卖通家居产品,行销欧美;有的做月饼销售,不仅做出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还注册了自有品牌;有的通过卖“肉肉”,不仅赚足了眼球,也赚出了事业;有的卖雨伞,月入3万元很轻松。目前孵化园共有10余个注册电商团队,团队中创业实践的核心成员达30余人。在校生还可以通过修读电商学院开出的创新创业课程群来体验创业,无论是否创业成功,都可能修满最高48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学本科的专业学习和创业实践在互联网的时代就这样实现了无缝对接。

  互联网+科院

  国际化视野开拓眼界 跨境生意做起来

  互联网+科院的第三特征,是全球互联。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网络还连接着全球10余所国际合作院校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该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些合作院校的情况,与相关院校老师直接交流,在线申请项目。如果被录取,还能通过互联网,共享合作院校的各种课程资源,甚至在求学期间做起跨境生意。

  “筑波大学招收研究生比较严格,国内一些211、985院校的毕业生申请也有很大难度,我能进来,得益于本科期间就有在日本语言学校学习的经历。”通过学院的国际合作项目成功考取日本排名前十的筑波大学的13届日语专业倪慧敏说,大三时通过校内网信息,了解到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之后她去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校学习一年,其间学习专业知识、口语沟通,获得日本高山财团奖学金,还通过打工融入当地社会,搜集大量日本高校研究生招录报考方面的信息,为考研成功打下基础。

  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对学业的深造,该院12届法商学院毕业生陈翔,则在留学中开启他的创业之旅。2010年,陈翔赴冰岛大学学习一年,靠着法商专业学生特有的商业嗅觉,他发现冰岛渔业资源丰富,遂萌生把冰岛海产品引到国内市场的想法。2013年,他注册创建“冰极岛”公司,开出宁波市首家冰岛海参专卖店,主打产品是冰岛海参及海参保健品,拟打造天然康复食疗保健品高端品牌。

  学院国际化合作交流的互联网思维,还在于强化线上线下的O2O模式。国际实验班的开设和毕业论文的国际答辩,即是该模式的有益实践。“国际实验班”办学创新实践,在该院已经招收了四届学生,今年还将增设日语国际实验班。学生在线上共享国际课程资源的同时,线下的课程都是配备有海外求学经历的老师进行教学。同时国际实验班的学生还拥有同一大类下专业任选特权和更多出国交换、留学深造的机会。学生在出国出境交换学习期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继续修读国内的课程。国际答辩,则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合作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今年6月,设计艺术学院的戴俊俊等9位大四学生在日本进行了该计划实施以来,第一次的毕业生论文国际答辩。应邀参加这场国际答辩的高须贺昌志教授,更是给予了中国学生高度评价。他说:“他们(指参加答辩的9名学生)将异文化社会环境融入了创作,灵感想法和设计实践,都超出了我的想象。”该院副院长林雪明介绍说:“国际答辩,得到了专家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社会反响也很不错。我们还有可能将国际答辩常规化,甚至推而广之,通过连线国外合作学院的专家来参与校内的毕业生论文答辩,扩大毕业生的国际化视野。”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李封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