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暮歌人

  ◎江泽涵

  

  我江氏一族续谱之日,二姑婆挑着担子也来道贺。她已有八十九岁,是一个人转了三趟车赶来的。我对这个姑婆没什么印象,只知她十五岁便作为童养媳嫁到大堰的徐马站,那会儿爷爷也才四岁。去年倒听说了她的一个喜讯,她自编自唱的十二首歌,被奉化电视台录走了其中几首。当时我只想,二姑婆大字不识一个,竟还有这能耐?二姑婆见了我非常亲切,仰着头端详我的五官。我在咫尺之内观察,只觉得她清爽、健硕。

  二姑婆送来的是一篮饼,一篮经。她用锡箔拼折出来的龙、凤、鸡、天封塔和菩提树都非常精致,大家都说可以当艺术品了。难得的是,她又各配了一副对联。联语是她自己想的,小楷是请人代笔的。她牵着我的手说:“泽泽,你帮我看看,这些话可不可以?”我看了,觉得单句是顺的,但对仗不够工整,平仄也略欠协调。于是指着挂在菩提树上的一副:“春风杨柳百草青,开花结子笑盈盈”,说这个“青”字用得好。她叫了起来:“我本来是要说百草绿的,后来想啊想,不对,‘绿’到头不就‘黄’了吗,不吉利,我就改成了‘青’。” 

  我十分惊诧,二姑婆虽没读过多少书,但也晓得过犹不及之理,对事态发展规律也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在这一细节上处理得也好。

  我对二姑婆充满了好奇,就和她急急地叙起来。我太公是晚清秀才,在杭州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博览群书,又在上海大使馆工作过。因后来打仗才逃到奉化乡下的。可惜这样的人物也不免重男轻女,他不曾教女儿们读书和处世。当时家里为了六十斤大米,二姑婆便被送去做了童养媳,在婆家受气受累。她本名叫祥梨,但公爹名字里也有个“祥”字,只得被迫改名为阿兰。二姑婆念起往事种种,心中至今也有些怨的。 

  又说起编歌的事。六首是因为“年老还能拿劳保存银行”,“老百姓日子好起来”,为了感激党的领导,她想造几首歌来赞美,一空下来便琢磨,从歌颂共产党到歌颂人民政府,从歌颂毛主席到歌颂习主席。另外六首是唱自己这一生的。那天她在门口干活,口中还唱着自己编的歌,正好被来山区采风的电台记者听见了,请她再唱两首,现场就录制下来了。后来电视台又来过一次电话要歌曲,直接就在电话里录音。二姑婆想起来,整个人都会兴奋起来:“可以上电视台,我真欢喜煞了。” 

  说到此,我也渴望领略一下二姑婆的风采,便请她慢慢唱来,我一一记录下来。说实话,歌词的确平凡,但每一句都是她的经历和积累的再现。而且调子很和美,融合了吴地山歌、民谣的特色,还有越剧的唱腔。 

  二姑婆也用自己的歌描绘了她的一生。一首《苦情歌》讲述的是她早年的遭遇:“老人苦情说一遍,为了日本人造乱生活过不了。十五岁出门做养生,到了夫家当你二十岁姑娘,烧火煮饭是本能,夫妻恩爱不知情,住在别人家山中两间茅草屋。种租田分种田,苦进苦出苦头尽,同甘共苦过光阴。”再来读《老年歌》,记录了她如今的生活:“不知今年到头来,不知再做几年凑。垂头垂脑打瞌睡,自说自话过光阴。一下中午一下夜,日头打斜烧饭煮,早吃完饭早睡床,一夜睡到大天光,养息身体来健康。清早起床喝参汤,发展后嫩一百上。”还有,《回忆歌》说的是她中年时期的艰难岁月,《开心歌》说的是新世纪改善后的老年生活,《四季歌》更是情景交融,展现了唯美的四季画。

  我说要给她录一段视频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出她眉目之间的激动之情。她整整衣襟,坐端正,摆起手势。唱起了《懵懂歌》:“人人做人是懵懂……人劳一世无影踪……王法条条不留情……穷家之人也平等……忠良人家做子孙……”二姑婆对世事看得也非常透。在她的深情演唱中,我看见一个被时代湮没了的才女。 

  人家说我会写文章,其实我不过是能写几句语法错误较少的话而已。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虽然大都是自学自悟的,但在二姑婆面前,却不值一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