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道起火后,各楼层浓烟扩散和气温上升速度示意图。 徐佳伟 制图 |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颜杰 吴凯 舒宵翔 居民楼起火,浓烟封锁楼道,楼上的人该如何应对?是飞奔下楼突破火场,还是留在家中固守待援? 今年6月25日,郑州市西关虎屯小区一幢居民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仅4平方米,却造成15人死亡。其中,14人是在三楼和四楼的拐角处,被烟熏致死;另1名死者困在一楼,事发时没能逃出去。 教训惨痛,也给市民们再次提了个醒:楼下起火,飞奔下楼并非最佳逃生选择。昨天,宁波市消防支队在海曙鄞奉路附近的一处待拆居民楼,进行了烟锁楼道测试,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体验。 记者体验 全副武装,仍觉浓烟“咄咄逼人” 昨天下午2点半,室外气温33℃。在海曙鄞奉路消防中队营房后的拆迁片区,记者防护器具“全副武装”:头盔、灭火战斗服、防火靴、空气呼吸器,全套装备约15公斤。 实验地点是一处待拆的民房,楼高四层,高近12米。一楼楼道口,消防队员堆上了电线、塑料和纸板等常见的易燃物质。 点火前,记者费力地爬到了二楼楼道口。一名消防队员边为记者接上空气呼吸器的阀口,边叮嘱记者:“不要呼吸太快,只能供半小时,如果等会觉得不舒服,就到窗口挥手招呼我们。” 点火开始,楼下传来“哧哧”的声音。不到5秒钟,记者看到了蹿上来的青烟。由于记者戴着护具,暂时没闻到气味。接下来,浓烟似乎加快了蔓延速度,迅速遮住了整个楼道口。 约1分钟过去,记者明显感觉到身上暖烘烘的,并闻到了焦糊味,于是退回到了房门后。窗户大开,有轻风,但浓烟并没有顺着风向散开,而是不断在房间顶部堆积、盘旋,直至完全弥漫开。 在门口,能见度不到1米,二楼往上的楼道里已经满是浓烟。记者觉得脸上烫得厉害,有些口干舌燥起来。原本在二楼测试温度的一名消防队员也退回到了房内,他拿着测温仪及记录本给记者看:二楼:2分钟,100℃!3分钟,120℃! 他的对讲机里传来其它楼层的声音:三楼,75℃,四楼85℃!不久,楼下的指挥员传来指令:火已经灭掉,所有实验人员撤出楼道。 浓烟仍未散去,记者慢慢从二楼走到一楼,湿热的压抑感让胸口憋得发慌,无意中触碰到墙壁,发烫的墙面立刻让记者缩回了手:大火虽然灭掉,但楼道里温度依然很高。 测试结论 烟锁楼道,飞奔下楼太危险 整个实验持续了3分钟,测试数据很快出来了:自一楼起火开始,浓烟充满二、三、四楼楼道的时间,分别是11秒、20秒和30秒。也就是说,不到半分钟,整个四层楼楼道里已满是浓烟。 至于起火后各楼层的温度,具体为:起火1分钟,二楼65℃,三楼50℃,四楼45℃;起火2分钟,二楼100℃,三楼70℃,四楼75℃;起火3分钟,二楼120℃,三楼75℃,四楼85℃。 从这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各楼层气温逐步上升。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起火初始阶段,各楼层温度随着层高而递减外,第2、3分钟,均出现了四楼气温比三楼气温还要高的情况。 “这就是居民在往楼上跑时,需要注意的一点:顶楼如果是封闭的,那么浓烟气流到顶后,会有一个回流的过程,会在四楼聚集更多的热量,所以四楼比三楼温度要高。”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工作人员说。 以记者亲身经历来看,如果屋门紧闭,楼下的浓烟要完全蹿入楼上一层的屋内并蔓延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浓烟聚集在空间上半部分,随着时间推移,才会慢慢下沉。此时,蹲伏或趴在地上,暂时没有性命之虞。 至于想要突破火场,飞奔下楼,从这次实验中浓烟弥漫和温度上升的速度来看,具有相当的风险。据一名消防队员说,根据扑救经验,许多人发现明火而报警时,距离起火往往已经过了3分钟。这时,如果贸然下楼,只会置自身于险地。 知识问答 浓烟何以屡屡导致伤亡? 消防部门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火灾伤亡者大多是因浓烟所致,可占1/2到2/3。 浓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市消防支队防火处汪参谋分析,燃烧消耗了火场的氧气,人在低氧环境中,短时间内会造成呼吸障碍、痉挛甚至窒息死亡。人缺氧短时致死的氧含量是6%,在着火的房间内,氧的最低含量只有3%。 最致命的,在于燃烧时产生的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常见的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就会使人丧失基本活动能力,成为毫无还手之力的受害者。 “在着火的房间内,烟的温度可达几百摄氏度,人们对于高温烟气的忍耐是有限的,在65摄氏度时,可短时忍耐;在120摄氏度时,15分钟内就会造成不可恢复的创伤。”汪参谋介绍说。 高楼失火,往上还是往下跑? 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林辉介绍:在火灾中,浓烟腾起的速度极快,每秒可达3至5米高度;而水平扩散只有0.3至0.5米。也就是说,其垂直蹿升的速度,为水平扩散的10倍,是人员疏散的100倍。 另一组数据是关于烟和火的扩散速度: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5倍,烟气的流动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这两组数据,为浓烟扩散的危害性,作了最好的注解。 如今,写字楼、居民楼越来越多,越建越高。如果,楼下起火,楼上的人是往下跑还是往上跑? 在逃生前,市民有必要了解这样一组数据:火场中心温度达1000摄氏度以上,哪怕是临近楼层,也会有几百摄氏度高温。这就是说,如果想要突破火、烟封锁的起火楼层,是不可能的。 “如果发现起火及时,浓烟尚未扩散,先往楼下跑。有烟,那就放低身子快速移动。若楼道已被火、烟封锁,那就不要幻想突破起火点。”消防人员说,这种情况,不如折返上楼找一处安全的地方躲好。 此时,一块浸湿的毛巾显得格外重要:没有湿巾,成人最多在浓烟中坚持3分钟,如果有,可以坚持15分钟。曾有实验数据显示,湿毛巾折叠8层后,可隔绝60%的烟气。 那么,哪些地方躲着比较好。消防员透露,洗手间固然有水,可以降温,但并非最佳之选,因为在大厦里,洗手间往往设置在楼层中间,没有窗户,这容易带来窒息。所以,得选择临近主干道、有窗户但没有防盗窗的房间,才能最快被发现并救援。 那么,躲在房间里,你该做什么?首先,不要大声叫“救命”,这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并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其次,用湿毛毯、湿毛巾堵塞门缝、窗框,向门上泼水降温,挥舞鲜艳衣物、打手电筒等方式求救;第三,低楼层的市民可选择用安全绳、连接床单等方式逃生,或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