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予之 这是一张1991年2月14日的《宁波日报》。在四版副刊的头条,是篇对当时北仑区一位诗人的专访,题目是《背景是年轻的港城》,还配有何业琦先生的人物肖像漫画。 这张报纸,我已保存了二十四年。重新阅读,仿佛重睹诗人当年的青春风采,重聆诗中不时闪回的青春旋律,扯动起我们那一代人对文学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青春情结。 那是令人难忘的岁月。年轻的港城,如冉冉升起的朝阳。葱茏绿翠的青春,热情澎湃的心房。那时,我已结婚生子。每天上班之余,把稚幼的儿子托付老人,和大弟等一帮文学爱好者混在一起,受镇文化站之托,写作,并刻钢板蜡纸,把油印成册的“习作交流”,一期期分送出去。受当时全国范围内诗歌热潮的影响,我还爱上了舒婷、顾城、王小妮……那些朦胧的或不朦胧的诗。倏地,发现了家乡一位崭露头角的年轻诗人的诗。他是区内大榭海岛的渔民的儿子。诗中那些最熟悉不过的:“港城、渔村、大工程、保税区……”还有相通的“小鸟转动歌喉”般的青春歌吟,都让人惊喜。自然而然地,我喜欢上了他的诗。 我邀请来一位很会朗诵的年轻男老师,来朗诵诗人的曾获全国诗歌大奖赛的《年轻的港城》和《吕泗洋》等诗作。在我家新楼房的偌大庭院里,挤满了来听朗诵的一大群年轻人,我们还录了音。 诗人对故乡土地深沉的眷恋和对年轻港城无限的爱恋,一声声仿佛回荡在大海间的对故乡“吕泗洋”的深情而执著的叩问:“呵,你放牧波浪之野马群踏海啸而狂舞的吕泗洋/呵,你盛产鱼汛盛产传奇盛产欲望盛产悲歌的吕泗洋……”一下子震慑住了我们的心。诗中涌动着的恢宏气势和潜隐着的大海般的浩瀚气度和浪漫情调,经由那位年轻老师的朗诵,让人荡气回肠。诗中迸闪的激情的火花,火花闪出的热度,更灼热了我们“也要写诗”的愿望和热情。大弟的诗作上了省市的大报。我和另几位年轻朋友也写了许多首,不过没资格上报。干脆,镇文化站出了好几期的诗歌专辑的“习作交流”。我仍保存着。于今来看,粗糙稚嫩,不知天高地厚地模仿诗人的大作,但都真情流露,感情热烈。因为,背景,也是年轻的港城。 镇文化站邀请诗人来为我们讲授文化创作课,我们终于见到了想要见到的诗人。阳光般的真诚微笑,浓浓的书卷气,儒雅清朗。仅此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听课,近距离见了一次面。 年轻的港城,已走过了三十年的辉煌历程。正如诗人在诗中所歌唱的:“太阳是你每天的露珠。” 我没有成为诗人,也不再写那些算不上诗的诗。有幸,成为了一个“业余作家”。而诗人,又以编辑的身份,默默相守着港城的另一方田园,与我常常相遇。二十年来,对拙文题目的更改,语句的切换和删增,似有淡淡的诗意在流淌。我又反复欣赏和揣摩,寻觅求索的目光,越过生活的艰辛和屏障,直抵梦想花开的更美风光。 长长的岁月中,因着严重肢残,日益体衰多病,我难以出门。没有晤面,没有任何私人联系,更没有感激之情的表达。 去冬初春,诗人陪同宣传部的领导,来寒舍慰问看望。乍见之下,感叹时间真是长河,带走了青春的涟漪,却也把成熟稳重慷慨赠与,身上交融着资深编辑的真挚睿智和诗人的飘逸洒脱。寥寥几句中肯的话语。伴随着领导的豪放健谈热情洋溢嘘寒问暖,斗室里春暖花开。梦想,在花开中缤纷绽放。我忘记了自己的不是和欠缺,以满满的自信和信心,就写作方面的话题,大胆地畅所欲言。 在心里,我还在对诗人说:你近年数量不多的诗作,依然在影响和感动着我们这一代已然两鬓染霜的人。我常常在独自朗诵,并介绍给朋友们。我们噙着泪花,感受着你诗中的,也是我们都曾经有过的操心劳累的父亲,和父亲逝去留下的长久的疼痛,那是与你一样的撕心揪心的无处不在的疼痛呵;又感奋于乘龙之城和书香宁波那已打开的,勇立潮头的华丽篇章……我们期待着你的新作…… 但是,我还是没有说出这一些。如同当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