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全芳老人在烈士碑前介绍70多年前的往事。 记者 龚国荣 摄 |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张琦 在鄞州区集士港镇双银村,有座海拔不足50米的山,取名银山。从地貌看,其不过是鄞西山地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中一座孤立的小山丘。然而,在抗战时期,西进山区、东出平原的银山却是军事战略重地。 1944年9月,银山反抢粮战斗拉开序幕。那一年,双银村村民翁全芳年仅18岁,是村里民兵队的成员,与队友做后勤保障工作。 “战斗打得很激烈。一开始支援未到,牺牲了七八个指战员,我和其他队员就负责将烈士抬去安葬。”时至今日,89岁的老人仍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 为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1951年,当地群众在银山顶上建造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每逢清明时节,前往祭扫,悼念先烈。 纪念碑上刻着十来位革命先烈的名字 在银山山脚,一眼就能望见矗立于山顶的纪念亭,红黄相间,与山色形成鲜明对比。 “这纪念亭是六七年前新建的,烈士的名字就刻在里头的纪念碑上。”翁全芳指着银山山顶说。山不高,纪念亭也近在咫尺,然而上山的路并不好找。在一片杂草中,翁全芳熟悉地踩了上去,领着我们在高及膝盖的草丛中穿梭。 登顶后,纪念碑上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率先映入眼帘。纪念碑高168厘米,宽94厘米,顶部有些破损。背面,刻着十来位革命先烈的名字。 “那时候,西乡的老百姓负担都很重。一年种下的粮食,常常一夜之间被日伪军搜刮一空。‘反抢粮’斗争口号一日日喊响。”指着西边山林,翁全芳说当年三五支队的战士们就是从这边爬上山占领山头,打退日军的。 提起当年的事,老人的眼眶有些湿润。战斗胜利了,可先烈也洒下了热血,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随着年事增高,翁全芳已不能时时来山顶,陪着先烈的英魂眺望这片土地。可他依然期望,后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银山的反抢粮战斗。 “上山的路要是能修修就好了,除点草也行啊。”站在山顶,老人总念着这么一句话。他怕日后记性退化,无法在茂密的草丛中找到那条通往山顶的路。 一日军被俘后加入了新四军 银山的战斗为何是一场“反抢粮”战斗? 1944年,日军对浙东抗日根据地实行进一步封锁,并进行野蛮的掠夺,其中粮食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 为此,中共浙东区委党委决定,武装保卫秋收,打击日伪抢粮。随后,浙东游击纵队以中队为作战单位,将部队分散,配合地方武装打击敌人的抢粮行动。根据命令,五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在鄞西一带活动。 银山“反抢粮”战斗,就发生在1944年9月秋收后。“那时平原地区晚稻已基本收割完毕,日伪军就想着来抢粮。”翁全芳清晰地说着战斗的经过。 9月21日上午,日军50余人、伪军三十七团200余人,携带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等武器,自高桥向鄞西沿山方向移动。 鄞慈县武陵区委接到民兵报告后,一面派人将此情报迅速告知驻在山下庄村的五支队二大队五中队,一面立即率自卫队从上阵出发,直奔银山,并召集上阵、峧山等村民兵随后支援。 当自卫队快接近银山时,战斗已经打响。原来五中队在银山脚下与日伪军遭遇,五中队59队率先占领银山制高点,向敌军开火。 为了争夺制高点,敌军拼命向银山山顶冲击。这时,五中队55队也随即冲上银山,合成火力射向敌军,敌军军官受伤,敌军被击退。不久,五中队全部登上银山,他们集中火力,击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反扑。最终,日伪军被击溃,向东仓皇逃跑。追击中,日军上等兵栗花落岩被我军所俘。 9月23日,中共四明地委和四明自卫总队在慈南芝林(今属余姚)召开“银山战斗祝捷大会”。大会上,被俘的栗花落岩当场把日本军帽摔在地上,大声说:“我今后要戴上光荣的新四军的军帽,参加为世界人民解放的新四军。”这一段祝捷大会的历史,被记载在同年10月2日的《新浙东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