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讲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圣人 后学山斗

记明代余姚籍著名教育家赵谦

  明绍兴知府汤绍恩为赵谦读书处“考古台”题额
  赵谦塑像
  余姚笋行弄赵考古祠
  “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
  余姚诸冯考古山“考古台”遗址

  主讲人 叶鑫龙

  

  宁波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也诞生过好几位著名的教育家,如被尊称为“台湾孔子”的台湾文献始祖沈光文、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曦等。元明时期,余姚还诞生过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被尊称为“海南圣人”、“海南孔夫子”的赵谦。

  童年困顿矢志求学

  游学四方终成大家著书教学积劳成疾

  恒绵四明山,北面最高峰乌丹山衔接大小雷山七十峰,而七十峰之一的灵源山更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下有一块谷地,叫姚墟诸冯,赵谦就诞生在这里。赵谦生于元代至正三十八年(公元1351年),初名古则,号考古,出生地在余姚县凤亭乡诸冯(原隶属于绍兴府),现为余姚市兰江街道冯村。

  诸冯宋代时魏王封地,魏王又名赵光美,是宋室太宗赵光义异母兄弟,魏王赵光美生十子,赵谦是第十二世孙,系宋室皇家的谪系宗亲。但跨入元代后,赵谦的父亲没有官禄,家景已衰落,母亲唐氏早年去世。赵谦年幼时,家境困顿,由伯父照顾。幼年时的赵谦稍有力气,就开始帮助家里从事田间农耕,读书经常通宵达旦,且领悟能力惊人。赵谦童年时期就读通了诸家经史,为渡过生活难关,他不得不经常煮萝卜充饥。长辈们看在眼里,暗自流泪,他们省吃俭用千方百计资助他求学。

  游学四方终成大家

  赵谦19岁时,出游鄞县、天台等地,拜访这些地方的大学问家,以广所学,后来拜师天台郑世表门下,并结识了张以忠、王伯武、胡云峰等好友到余姚冯村研读经史子集,图解音韵、天文地理、兵刑等。

  然后,赵谦长年云游四方,与诸多名人如朱右、谢肃、徐一蔓等同辈乡贤一道研究六经和杂家之学,尤精六书(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赵谦从小受到佛教的熏陶,对儒佛道三教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精通佛学,并讲学多年。当年他还曾在诸冯清贤阁潜心研究大舜文化及老庄玄学,据传诸冯笔架山的社庙由他改名,题额为“社稷庙”,内供奉尧、舜、禹也是他的主张(社稷庙毁于民国时期)。

  著书教学积劳成疾

  赵谦是一位杰出的教学家,为我国文字学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据《嘉泰·会稽志》记载:“赵谦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朝廷撰修《正韵》被应聘入京,授中都国子监典簿”。后因与老学究陈旧观念不合而罢归。

  据光绪《余姚县志·姚江小志》记载:“万书阁在双雁乡坞山,亦赵谦读书处”。赵谦在故乡邻近的坞山建“万书阁”著书,并潜心钻研文字学难题。

  另据嘉靖《余姚县志·续名胜录》记载:“考古台在凤亭乡冯村考古山赵谦读书处”。赵谦罢归回乡后还在诸冯大凹斗结庐筑考古台,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为“考古台”题额,后来这里汇集了一大批文人,如定海乐良、鄞县郑真明、绍兴山阴赵淑长等。赵谦在这里著有《考古文集》、《六书音义》、《声音文字通》,现冯村此处仍称“考古山”。

  清代名人游览“考古台”时留下了称颂他的诗句:“文字声音叹久讹,十年辛苦事研磨,谁云沈约知音甚?未许杨雄识字多。鱼鲁从今堪辨析,鼎鼒自昔费摩挲,总怜朋旧微钟子,归卧云山掩薜萝”。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赵谦又被举用,但他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很是反感,觉得在

  朝中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洪武二十五年(1392),赵谦毅然放弃京官的优越地位,主动到被称为“蛮夷万里”的海南琼山任儒学教谕。在海南担任教学官员的6年时间里,他著有《童蒙习句》、《学范》等著作。

  在海南办学、向海南学子传授汉文化知识是赵谦人生中的一大亮点。赵谦办学不分民族、贵贱,一视同仁。由于办学卓有成效,以至于不少青年从安徽等地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后人因此赞誉:“海南子弟,得闻圣学,实自谦始。”后来,大家干脆称他为“海南圣人”、“海南孔夫子”。

  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一日(公元1395年),积劳成疾的赵谦病逝于寓所,年仅45岁,众门生悲痛万分。由于客死他乡,妻儿因家贫路远不能前来。后来还是在众人的资助下,赵谦的灵柩才由他的两个儿子扶送回余姚故土。

  著作等身泽被后世

  明代思想家邱睿在《考古赵先生像赞》中评价赵谦为“南海木铎,后学山斗”,是赞扬他为海南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拓荒之功和崇高的学术成就。

  赵谦著作主要有《六书音义》、《声音文字通》、《易学提钢》、《学范》、《六书指南》、《字学源流》、《易图疏》、《正转音略》、《朱子感兴诗》、《南游记泳集》、《南宫续集》等计18种300余卷,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童蒙习句》、《学范》等著作是赵谦学术上的代表作,入《四库全书》经部。他去世后,朝廷曾多次派人到诸冯寻求遗作。赵谦说过:“士之为学必先穷理,穷理必本读书,读书必贵识字,古曰:‘六书明,六经如指诸掌’。”道明了六书是读书人必要的基础,读通了六书才能解通六经。又说:“为学之要在‘寡欲以养其心,观止以明其理,调息以养其气,读书以验其诚’”。

  赵谦苦研20余年著成的《声音文字通》,在明永乐期间被收录“太宗文皇帝诏藏秘阁,以为国家考文之重典”,因此后人又尊赵谦为“一代文字学宗师”。

  家乡立碑怀念先贤

  故乡余姚的百姓为怀念赵谦,将他在诸冯清贤岭与下坞之间经常走的一段山岭称为“赵宦岭”,在诸冯立“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并建“赵考古祠”,名“启承堂”。

  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赵考古祠在姚城笋行弄,为嘉靖年间所建,清同治初年重建,解放前一直作为私熟学堂,尔后一直为村级小学,后为村办企业、茶厂等用房。到上世纪80年代拆得仅存五开间的正殿,尚存的两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为清赵氏后裔栽种。祠堂匾额“启承堂”三字由绍兴府府台所题。前几年冯村村民赵先富在整理老屋旧居时发现了由明代嘉靖年间绍兴知府汤绍恩所题的“考古台”匾额,现保存于市文物保护所。北墙外立有“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碑”,石碑风化严重,部分脱落。“文革”期间曾有人想毁掉此故里碑,赵谦后人听说后偷偷于夜间送到龙泉山当时的余姚文管所,上世纪80年代由文保所送回重立于原址。

  现赵考古祠堂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