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地理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徐岙的今与昔

  穿村而过的溪流

  □叶龙虎

  

  杜徐岙地处四明山北麓一个狭长的峡谷之中,这里旧属慈溪县石台乡十七都内一图,现属余姚市陆埠镇。

  离村五里的双石门谷地,悬崖峭壁,溪流潺潺,古木参天。谷底有峭壁,飞流直下,玉珠迸溅。深潭终日不见阳光,人称乌龙潭,站在潭边,凉风夹着水雾飘来,沁人心脾。潭边有龙神殿,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龙神殿为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张久照所建,匾曰“灵著句章”。张久照三次到慈溪任知县,这在慈溪的历史上绝无仅有,龙神殿为张久照第一次到慈溪任知县时所建。乌龙潭旧有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今仅存一潭。旧时如遇久旱不雨,官府乃至方圆几十里的民众会到龙神殿祭祀求雨。相传农历六月初一是乌龙潭守潭老龙乌龙太师的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举行乌龙庙会,一时间潭边烛光摇曳,山道人头攒动,龙神殿(现称乌龙庙)内彻夜不眠。虔诚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慕名拥来,在潭边上香、许愿,为家人祈求平安。这样的习俗,除了在特殊的岁月里被迫中断了数十年外,如今依然是香火旺盛。

  历史上的杜徐岙是一个苦地方。《宁波府志》说:“(康熙)十九年、二十二年(1680、1683),五县虎大横,白昼食人。”许多山民因此迁徙山下。旧时的杜徐岙除了虎患,山民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缺吃少穿,手头拮据,毛竹及其竹制品是山民收入的唯一来源。

  村中有上东岩庙,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建,咸丰八年(1858)重修。大殿前四根石柱完好如初,石柱上刻有楹联,笔力遒劲,含意深刻。其中正中两柱有联云:“万姓桑麻沾惠泽;千秋俎豆酬神恩。”意思是说,天下百姓从事的农业活动,会受到神灵的惠爱与恩泽,神灵因此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供奉。对联的上款有一列小字:“咸丰戊午年孟冬”;落款也是一列小字:“姚邑朱兰敬书”。朱兰是余姚北城酱园街人,道光九年已丑科探花,为官清正,学识渊博,李鸿章、曾国藩称其为“太老师”、“朱老前辈”,告假还乡后依旧筹军饷、赈灾荒、收经籍、办学堂,不遗余力。

  如今,山村通车了,余姚城到这个边缘山村只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村中山好水好空气好,连吃的蔬菜也是纯粹的绿色食品,山村成了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村里人普遍高寿,80多岁的人看上去只有花甲年龄。那些在山外创业且事业有成的年轻一代,一到周末便纷纷回家度假。杜徐岙成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地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