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身边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2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楼街道举办老墙门故事会

“第一次讲故事讲的是张苍水”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张黎升 蒋晔

  

  海曙鼓楼街道每年举办“老墙门故事会”,试图唤回众人心底最深处的那份怀旧情结。最近,鼓楼街道第十届“阿拉宁波故事会”开始筹备了,记者采访了几位前几届“故事会”的讲述者,听他们诉说这“故事里的故事”。

  陈小邦

  我挖掘了街道里的古代孝德故事

  忘了从哪一届“故事会”开始,带上折扇或帽子,成了陈小邦的上台“标配”。别人在台上是双手紧握话筒,他呢,一手话筒,一手折扇,讲起故事来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潇洒,有点像以前茶馆里的说书先生。

  “第一次上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也紧张得不知道手放哪里。次数多了,习惯了,一开口就能很快进入角色,用上折扇,讲起来更有感觉。”陈小邦说,他16岁时就搬到了广仁街,一住就是51年,秀水街区的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了。在退休后,参加了人口普查、地名普查,他对这个街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次故事会后,街道都会编纂《故事选集》,其中两篇,元代孝子倪可辅和永丰库来历,就是我写的。”说到这,陈小邦很自豪,“倪可辅的孝德故事,可以说是我挖掘出来的。”

  原来,在参加地名普查时,地名“桂芳巷”引起了陈小邦的注意。为什么以“桂芳”为名?他查阅了多本古籍,但古籍里只是粗略地描述,说倪氏祖上在明朝时系城北望族,孝侍其身患重病的老母,感动上天,突然间房中芳香四溢,桂花从梁上飘落,老母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为此皇帝钦赐“孝德感天”匾,“并建桂芳第于此”。

  不过,陈小邦的好奇心不止于此。为了弄清到底是什么样的孝德,他到处找线索、查资料。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倪氏后人。据这位后人说,他曾在长辈那里听到过一种说法,当时,倪可辅的母亲患了怪病,郎中说,除非亲子的肉做药引子,否则药方无效。倪可辅一听,立即动手,母亲也因此转危为安。

  “听了后人的讲述,我赶紧跑回家,把故事整理出来,在故事会上给大家一讲,赢得了不少掌声。”陈小邦说,他平时很喜欢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奇人趣事,找到当事人核实之后写下来,作为故事材料再好不过了。

  “故事会,给讲述者规定了时间,每人五到六分钟。我这有一肚子的故事,每次都觉得讲不够呢!”陈小邦笑着埋怨。

  小欣怡

  第一次讲故事讲的是张苍水

  从故事讲述者,到“故事会”会歌的演唱者之一,再到“故事会”主持人,对于小欣怡来说,6年前的一次偶然报名,让她的成长与“故事会”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次参与“故事会”那年,欣怡读一年级,因为听说暑期社区活动比较多,就去社区报到,几天后,社区打来电话,“愿不愿意上台给大家讲故事?”曾在幼儿园给小朋友讲过故事的欣怡一下子就答应了。

  “你想想,那时候我才刚上学,大字还不认识几个。拿到讲稿后,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很多古文词句,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没办法,只得让外婆帮忙删改,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念不顺的句子进行改写,折腾了很久,才明白自己拿到的是张苍水的故事。”回忆起当时的窘状,性格开朗的欣怡笑个不停,还在大人面前“装起了老”,“好在那会儿年纪轻,记忆力好,没多久就把故事背好了,现在说不定就不行了啊,哈哈。”

  “要感谢第一次的经历,上台讲完张苍水后,我才意识到,那个离我家不远,从小不知道去过几百次的老房子,就是张苍水的故居。”欣怡说,后来,她再去张苍水故居时,就会下意识地去关注那些碑文简介,多了解一下这位身边的名人,“后来的一届故事会,我还是选择了讲张苍水的故事,那次的讲述,也比之前更有感觉。”

  因为歌唱得不错,上台表演台风又好,除了讲故事外,欣怡还“兼职”唱了“故事会”的会歌,后来,还和一位老爷爷搭档,成了“故事会”的主持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