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小学1943年毕业证书 |
|
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二小学1928年《褒奖状》 |
|
叶澄衷在上海创办的澄衷蒙学堂 |
|
宁波旅沪同乡会会所 |
主讲人 朱道初 勤劳聪明的宁波帮商人,在外地经商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以后,重教兴学往往成为他们众多义举中的首选。许多近现代宁波乡贤,不但出钱出力反哺家乡,在宁波各地兴办学校。还直接在自己经商的上海、武汉等外埠兴办各式学校,让这些地方的宁波籍学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且惠及不少当地的非宁波籍学子。 叶澄衷的办学宗旨 宁波帮先驱人物叶澄衷有一副联语,自述他在家乡镇海和旅沪期间倾力办学的宗旨,上联是“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下联是“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虽然用了些典故,但并不显得生僻,即使现代的读者也大致能领会其基本含义。这位大企业家只上过半年私塾,怎么能写出如此地道的联语呢? 原来,叶澄衷在病危弥留之际,曾召集手下八个董事、理事,叮嘱说:虹口张家浜办蒙学堂的计划决不能因我去世致半途而废。我之所以坚持办学,是由于我孩提丧父,失去上学机会,这对我日后拖累很大。为此,我的求学愿望也格外迫切。我希望学童们从小立定向学之志,珍惜容易逝去的光阴。请你们帮我把这些意思撰成一副楹联,悬挂在蒙学堂的礼堂两侧,表明我办学的志趣。 其实,在驰名上海的“澄衷蒙学堂”创办之前,叶澄衷已经有过办学的经历,这就是“顺记夜校”和“顺记商务学堂”。前者创办于同治九年(1871),带有培训工人、店员的性质;后者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是叶澄衷委派镇海同乡樊棻(时勋)在上海外滩金陵东路弄堂内兴办的商校,学生在这里毕业以后,大都录用于叶氏开办的18家骨干企业之中,另有一批被各洋行所录用。“澄衷蒙学堂”与这些职业学校有所不同,其受教对象是孩童。 宁波旅沪同乡会办了十所宁波小学 从1913年7月开始,由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李征五亲自主持,推定专门负责人募集教育基金,于1914年11月在上海创立了“宁波旅沪同乡会第一小学”。 旅居上海的宁波同乡对此反响很好,要求能再兴办几所,以普济广大同乡。自1920年7月到1927年冬,宁波旅沪同乡会先后开办了十所小学,学生达3460人,其中有10%多学生还另外享受减免费用的优惠。十所学校布局都以照顾同乡子弟就近入学为原则,分设于闸北、虹口、南市、浦东所属的原公平路、白尔路、浦东陆家嘴、恒丰路、新桥街、梅白格路、唐山路、劳合路等区域。还在满足宁波孩子求学的前提下,接收少量非宁波籍的浙江同乡乃至外省学生进入宁波小学。这十所宁波小学以严谨的办学作风和出色的教学质量,赢得了上海各界的好评。 当时社会动乱、自然灾害频仍、日寇侵犯,使宁波旅沪同乡会募捐工作日渐困窘,“宁波旅沪同乡会既无确定之教育经费,而学校之开支皆赖临时筹募”,而“每年津贴各校之费,几达一万数千元”。即便如此,宁波籍乡亲总是克服困难,坚持捐献,不让宁波小学夭折。 除了这十所宁波小学,1931年,宁波帮商人蒉延芳等还在上海民国路四明公所内创办四明第一义务学校,学生380人。第二年,他们又在上海吕班路创办位育小学(1956年改名上海51中学)。1932年,宁波帮商人方椒伯任复旦大学校董、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监事。 杰出的办学和师资人才 宁波旅沪同乡会的主要领导人十分重视学校工作,慎重选定理事会下属的“校董会”成员,尤其是选好常务学董,放手让他们发挥才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几十年间,乌崖琴、、陈启霞、胡静园、林汉达等教育行家功不可没。 乌崖琴(1889—1981)为旅沪同乡会“常务学董”之一,他本是清末民初的宁波教育专家,也是驰名上海的商界人物。1920年,他应聘任职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负责学务。直到1946年2月为止。在此期间,同乡会小学发展很快。乌崖琴曾任中国通商银行南市分行的副经理,天一味母厂、宁绍商轮公司、宁波通运汽车公司监察人,南洋印刷公司董事,宁绍水火保险公司、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新华股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头衔很多,但主要是搞教育。 左联作家、中共党员陈企霞也的宁波鄞县人,他曾在第二次出狱后化名陈述,任教于第一小学。他奉党组织之命,在宁波旅沪同乡会所办的十所小学内物色先进分子,组织救亡读书会,秘密开展进步活动,在该校曾发展两位宁波象山籍青年教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柴桥籍商人胡静园自幼贫寒,读过私塾,曾做过雕花匠,后来考上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毕业后成了国民党的左派,先后在宁波旅沪同乡会第六、第十小学执教了14年,当了几年校长。在此期间,他把长子送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另外两个儿子也秘密地参加了新四军。在校内,他多批次地介绍和容留共产党员任教,平时也留意对他们和其他进步教师进行掩护。他在每周一上午“纪念周”时结合形势讲解“总理遗嘱”,教育学生“毋忘国耻”。毕业于第十小学的宁波人杨琪华后来穿过封锁线,成了新四军女战士,她曾感慨地说:胡校长的教育使她终生难忘。 1946年2月,颜伯颖、林汉达接替乌崖琴继任旅沪同乡会常务学董。林汉达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英语系,精通英语和世界语,也热心普及历史知识,普及读物《上下五千年》是他开的头,去世后由曹余章完成之。解放后,林汉达曾出任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 宁波旅汉同乡会兴办宁波旅汉公学 在武汉,宁波人的教育事业也办得有声有色。 1907年镇海人籍宁波帮商人盛炳纪赴汉口,被举为旅汉宁波会馆总董,他全身心投入其中,整理四明公所,兴办旅汉公学,成立同乡会,第二年即被推为汉口总商会议董、协理、总理,为此宁波旅汉同乡会“标帜甚高”。早期,宁波人在汉口开办过公益性的学塾,延请宁波资深教师来汉担负教职,如镇海籍著名举人陈继穰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国学教育很受宁波商帮及其子弟的欢迎,陈氏的孙子陈寿昌也曾是宁波旅汉学校的学生,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之一。 1912年,应宁波帮商人盛炳纪邀请,宁波辛亥革命活动家、前清饱学秀才唐爱陆(1872—1944)赴汉口兴办宁波学校,他又陆续介绍了一些年轻老师到宁波小学,边教书,边编刊物,传播进步思想,支持北伐战争。直到1928年,因白色恐怖所累,唐爱陆才被迫离汉回乡。宁波旅汉公学虽曾改用各种名称,但该校一直坚持办学,到现在还名声卓著。 宁波旅汉商帮支持家乡教育非常慷慨,辛亥革命之前,盛炳纬与县人议建镇海县中学堂,亲赴沪、汉募款,其中在汉口,主要是得到宋炜臣、盛炳纪等宁波帮商人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