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凯 象山丹城老城区十字街口西南角,有一座修缮一新的临街古庙———姜毛庙,这是唐代时彭姆村民为纪念外地来此隐居,深得民众拥戴的姜姓、毛姓两公而自发建造的祭祀庙堂,故曰姜毛庙。 姜毛庙初建时规模很小,至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扩修成相像庙堂,清嘉庆十八年(1813)大修,现存大殿和戏台就是那时的遗物。 整个姜毛庙前后三进,包括大殿、后殿、戏台、厢房和座楼,占地两亩多,硬山造建筑,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结合的砖木结构,梁头雕有象头、花篮垂莲;其撑拱、梁架、雀替上刻有玉兰、云头、龙凤及各类人物纹样图案;特别是第二进(后殿)是明代遗迹,外用方柱,内用圆柱,木材粗壮,气势雄壮;梁桁斗拱呈十字形,别具匠心;其大殿和南北厢楼设有卷棚廊,在厢楼、倒座处前沿设有护手栏杆,出入庙门达七处之多。姜毛庙外表美观,内部结构严谨,坚固耐久,且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明清以来,该庙一直是当地办社戏和庙会之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一至廿七半个月内是姜毛两公祭祀纪念之期,必有系列社戏活动,包括“陪生”、神位巡迎、灯会和“灯头戏”演出、诸多京剧表演等。 姜毛庙被县人民政府于1994年9月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起着手对姜毛庙进行修复,至1998年12月完成,耗资300余万元。为配合街道拓宽扩建需要,姜毛庙临街部分屋顶按庙宇马头形式设计,民国三十二年凿的防火“濂井”保留在人行道上;重建古戏台,修缮正大殿、重塑姜毛两公祭祀像;作为民间各种节日文艺戏曲演出场地,新修扩建了南北厢房及延伸楼用作日常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总面积达260平方米。 姜毛庙祭祀的姜毛二公是查无官衔、又无文史记载的小人物,为什么后世百姓会如此敬仰爱戴为其立庙并长久供奉祭拜呢?原来,二公是唐时福建的进士,他们弃官来此,与当地的百姓和睦相处、苦难相济,还为百姓施药医病,并勇斗强暴、主持公道、教书育人、传承礼义,最后,他们在为百姓看病时被感染而同一天去世,所以得到百姓的爱戴,奉为神灵,自发出钱出力为其立庙祭祀。 象山缨溪诗社社长吴国华先生为修复后的姜毛庙撰写了楹联:“不为显宦宁为良医前贤志节高哉期往后世人更识文章道德;莫要陋习但要传统古庙名声久矣看而今此地仍扬民俗风情”。很好地诠释了姜毛庙的文化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