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宁波少年·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战火年代、清贫岁月,到幸福时代

教师之家四代传承

  这是宁波传统的教师世家,一家四代人薪火传承,无论是烽火年代,还是和平岁月,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而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百年教师职业的变迁发展。

  近日,宁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刘晓全老师、她的女儿张千里向记者讲述了家族四代教师的教书生涯和教学情怀。记者 李臻

  第1代

  战火中的家国情怀

  第一代教师是刘晓全的外公赵仲苏,赵家在东阳巍山,原本为当地名门望族。1900年出生的赵仲苏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先在杭州任教,成为当时名师。1931年,又被任命为省立处州中学校长。

  1939年,赵仲苏临危受命出任省立宁波中学校长。当时,战火燃逼浙东,为了使宁波一带青年不致流离失学,他依靠工人、农民,组织学生肩挑手扛,翻山越岭,用竹筏渡河,将校具、图书运到几百里外的嵊县太平。

  战火一步步向内地蔓延,赵仲苏率学校再迁到嵊县玠溪,进而又西迁至磐安大皿,辗转山区,“存死的心,走活的路”。

  1942年元旦,正当全校师生在大祠堂集会,突然7架日机飞临上空,赵仲苏镇定指挥上千学生挨墙卧倒。敌机随机扫射投弹,教室被炸毁好几间,但师生却无一伤亡。

  赵仲苏严于治校,宁中教学严谨,学校聚集了一大批爱国名师,宁波中学成为当时青年向往的殿堂,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1946年初春,赵仲苏校长实践迁校前承诺,宁中结束“流亡办学”历史,回迁到宁波,并在学校原址上课。

  第2代

  清贫岁月中的坚守

  第二代教师是刘晓全的父亲刘超然和母亲赵慧媛。赵慧媛是赵仲苏的独女,从小家教甚严,多才多艺。

  上世纪50年代初,赵慧媛从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到南京市民政局工作。1952年,慈湖中学急缺教师,校长向远在南京的赵慧媛发出支援邀请。赵慧媛和新婚燕尔的丈夫刘超然“临时”回来帮忙,只是,这一帮就是30多年。

  当时,一家人住在慈城老房子中,过着清贫的日子,但是家里天天有学生进出,很热闹。“当时,爸妈很忙碌,除了教学,还要学工学农,还常去学生家中家访。”哪怕回到家中,赵慧媛夫妻也是带着学生作业回来批改,或准备教案,昏黄的灯光下,是夫妻俩埋头工作的身影。

  赵慧媛夫妇对学生的爱是默默而深沉的,刘晓全回忆说:“我记得当时有些孩子家里很穷,妈妈常会叫孩子来我家吃饭,帮他交上学费。退休后,她自己省吃简用,却常年资助磐安等地贫困学生。”

  第3代

  遇到好时代倍感幸福

  刘晓全说自己接过教棒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她说:“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但总觉得与教师职业感觉很亲近,小时候玩耍,是在爸妈带回来的学生作业上去‘圈’字,妈妈就笑说当个老师挺合适。”

  1983年宁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刘晓全到东海舰队子弟学校当了一名英语教师。在美丽的东钱湖畔,她和同为教师的张国方相恋结婚。

  “相比较我的外公、父母,我们这一代教师遇到了好时代!”这是刘晓全最大的感受,她有过几次可以调离教师岗位的机会,但她依旧选择踏踏实实做个一线教师,还被市教育局工会组织评为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女教师。

  “妈妈一直说,作为老师,要用心灵和学生交流,这也是我现在最大的感触。”2000年,刘晓全调到宁波职教中心。2001年,刘晓全担任班主任。军训第一天班里有个男生却没出现。翻开这个学生的档案资料,以前的老师给了他很多“散漫、调皮”等负面字眼,刘晓全给男生的妈妈打电话,希望孩子来参加军训。

  第二天,男生来了,刘晓全看到他眼睛很亮,应该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男生仍旧调皮捣蛋,甚至在一次考试时企图帮同学作弊。“我一次次找他谈心沟通,让他担任班里学生干部,找他的闪光点……”经过一段时间,男生好像变了个人,学习用功起来。三年后,他考上了杭州一所大学,后来还去瑞士留学。如今,男生在深圳工作,事业有成。“如果没有刘老师,这个孩子就毁了。”男生的爸爸一再感谢刘晓全。

  第4代

  留学归来投身教育事业

  2014年12月,刘晓全的女儿张千里也走上了讲台。“和妈妈不一样,我是经过比较选择,最后当上老师的。”

  张千里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填报大学志愿时,觉得当老师太清苦了,选择读华东政法大学,并在毕业后奔赴美国纽约大学读取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语言、金融、法律领域都是她的特长。“在大学期间,我就考取了司法资格证书,还到法院、检察院实习;后来,又去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实习。”张千里告诉记者,“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些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工作,沉浸在我血液中、能让我投身去做的另有一份工作”。

  自称“随着心走”的女孩,最终选择了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用英语讲授金融知识。在只比自己小三四岁的学生面前,张千里的第一节课,并不是讲知识,而是放了很多照片,讲了我做学生、做志愿者那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后半节让学生自我介绍,这样马上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有意思的是,张千里这一代教师和学生沟通充满了时代特征,“或许,因为我面对的都是大学生,我们会互相加微信微博,聊起来更像是朋友。”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