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外国语学校 薛瑞芬 薛瑞芬 海曙外国语学校校长,教育硕士学位,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薛瑞芬连续当选为宁波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薛瑞芬主持完成的多项教改课题分别获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浙江省三等奖、宁波市一等奖。十多篇教改论文在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她是省“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曾获宁波市“十佳创新教师”、“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优秀指导奖”、“全国科普竞赛优秀辅导员”和“浙江省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辅导园丁奖、优秀指导奖”等。 作为一所高起点、高期望的新办学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用什么来统领不断壮大的教师队伍的思想?用什么来整合所有师生的行为?用什么来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不是某一个人,也不能全靠冷冰冰的制度,只能是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温和、有效地实现统领、整合和保证的功能。可文化五彩缤纷、各有千秋,哪一种文化才既顺应时代发展又适合“海外”发展呢? 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变得更加便捷、顺畅,社会分工也变得越来越细,因此对人的合作开放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但目前我们独生子女的家庭养育方式和传统的学校教学方式没有给孩子提供合作分享的机会和条件,家里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只有帮助没有合作;学校班级授课制,同伴太多无法真合作、细合作,导致当前学生单打独斗的竞争意识远远强于团结分享的合作意识。如何把孩子们培养成既能使自己个体优秀,又能使团队强大的世界公民?开放、大气、包容、智慧的合作文化可以有所作为。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人的合作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人是在合作中学会合作的。但从竞争到合作,从个体到团队,不仅仅是人处事方式的改变,更是人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通过几次说教、几个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必须借助某一载体通过长期的浸润、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逐渐形成。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概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搭建了“微型学习共同体”,简称“微共体”平台,让他们以此为载体长期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工作、相处。“微共体”是指数量不多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在一定组建原则的指导下,自主或经引导选择合作同伴而组成的相互协作、荣辱与共的团队,这一团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任务驱动。“微共体”成员之间既有学习关系(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又有工作关系(团结协作的工作共同体),还有情感关系(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 四年合作文化的浸润,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当“我”变成“我们”后带来的惊人变化,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氛围、学生面貌、教师角色、师生和生生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等等,一切都在发生悄悄地改变。学生勤奋努力,教师踏实进取,家长理解支持,校园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和谐包容的正能量。“团队至上,合作借力,共同学习,共享精彩”等合作文化理念已成为海外人的核心价值。
|